NAS/裝機實例

出自Wired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文直接移植自舊文章,當初的環境是安裝星際蝸牛平台,因為裝機過程大同小異,且越是空間大、價格高的機箱越容易裝機,所以不重寫文章,將舊文稍加修改結構放送如下:

硬件清單

  • 主板(含擋板)*1
  • CPU*1
  • 散熱風扇*1
  • 內存條*2
  • 電源*1
  • sata線*4
  • 機箱*1
  • 配套螺絲若干(一般機箱帶)、梅花螺絲刀(長)、手、橡皮擦、手電筒、剪刀

 

前言

很多專業裝機的,或者網上的什麼教程,都喜歡走個流程或者規避風險來一嘴一般人很難弄到的環境

比如什麼全程帶着防靜電的手套,更有甚者推薦在各種工作檯或者無塵環境裝機,以及很麻煩的東西,比如教科書裡的在那之前用手摸摸水龍頭之類的金屬什麼的。特點就是需要另起一番心思去購買工具

對此我的評價是:可以預防,但沒必要(裝的是萬元神機之類的另說)

我螺絲刀開機的時候,經常點錯,也一點事沒有,至於手指摸金手指和針腳什麼也是正常操作了(請勿模仿

還有就是工作環境,我甚至是在床單上進行的組裝操作,因為只有一個電腦桌,上面已經夠亂的了

現代的電子設備沒有那麼脆弱,裝機真正可怕的不是教科式回答里所說的,而是……

  • 當你耗費數個小時終於把電腦組裝完之後,突然發現多了一個看起來很重要的零件.jpg

 

基礎要點

一、電源線

CPU供電有兩個,因為很多主板有雙CPU供電,但是我們一般只用得到一個,需要用到兩個的話並一起插上去就好了

  • 「四個眼珠子」是硬盤供電,打錯字。

二、主板跳線

不同主板位置不同,但布局都是一樣的,如果你的主板確實不敢確定,可以到京東、淘寶等搜索你主板的型號並詢問客服跳線詳情,也可搜索百度「你的主板型號 + 開關跳線」來獲取有用的訊息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電源的跳線並不是被組合成了一體,而是零散的單個(或一組),有兩種區分正負極的方法

  • 一個是看背面箭頭,有箭頭的是正極
  • 一個是看線材顏色,彩色線的是正極,白色線的是負極

短接的就是「power sw」那一組

三、散熱風扇線

  • 一、CPU_FAN接口:CPU散熱器接口
  • 二、SYS_FAN接口:系統風扇接口,也就是機箱風扇
  • 三、CHA_FAN接口:機箱風扇
  • 四、CPU_OPT接口:水冷泵專用接口的,般接水冷泵上的。

 

第零步:清點配件

※ 板U和散熱在一起是因為我這是組裝好的,由於我沒有硅脂了,所以就不拆開了

 

第一步:測試是否點亮

一定要先測試能否點亮,再裝上去,不然辛辛苦苦裝好了,啪,不能點亮,快樂就全沒了

組裝主板、cpu、電源即可(通過u盤啟動)

一、安裝CPU:

(之前的圖湊合看)

萌新知識點:往下稍微按下並向右拉這個鐵杆即可,不是用來擰螺絲的!(新主板上面通常有個保護殼,一定要拆/拿下來)

CPU上也有防呆口(默認你的板u適配,因為這是NAS/硬件選購的後續),安裝好,按壓下去即可

有一股很大的阻力是正常現象,但是因為不浪費時間,建議還是看看針腳是否有歪、方位是否正確

防呆口很明顯,跟內存條插槽一樣兩邊有防呆缺口,四角有方形之類的缺口

二、安裝散熱:

扣上散熱背板

萌新知識點:塑料擋板是扣在背面的認準聚焦處的防呆缺口即可,扣上之後自然垂直一般不會掉落

也有一些沒有防呆口,那就光滑面對着人即可

也有一些兼容性高的擋板,四角的塑料片是可以抽拉來調整成自己需要的尺寸的

 

撕掉散熱底座保護膜(別忘了,不然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塗抹硅脂

(ps,如果你跟我一樣,散熱自帶的硅脂被浪費了一般賣cpu的也有硅脂可以白嫖他們一勺)

新的忘拍照片了,這個還是h61主板+g2030cpu時的照片,沒趁手工具,一般塗上就行

點狀、X線、Z字塗法、多條豎/橫道都可以,我這裡是因為沒地方存放剩餘硅脂乾脆全糊上去了

之後按壓住散熱器,對準四個螺絲口,分別擰緊就好(對角線分批擰緊最好)後

 

連接散熱供電

散熱供電一般在主板的邊緣處,四針的一個接口,上面有防呆口

一般主板邊緣也會標註「CPU FAN」

內存條沒說,也沒必要說吧,直接裝上去就好了,可以在裝之前用橡皮擦擦金手指

※ 散熱安裝問題見疑難雜症第一條

三、電源線鏈接主板:

  • 左為主板供電,右為CPU供電

按緊(標準的卡扣成功卡住,如果主板供電按緊了沒有卡住的話,手動擠壓下卡扣即可。)圖中明顯沒有按緊,因為我懶得按了

拆的時候按住卡扣上面,前後左右晃動着拔下來就行,按的時候建議用手托着底部以免大力出奇蹟

這個比較廢手,儘量祈禱能直接點亮少折騰吧

※ cpu供電問題見疑難雜症第二條

四、螺絲刀開機大法(少用、慎用)

線路連接好後,你可能要問了,這沒有開關,怎麼開機呢?當然是螺絲刀大法了

(俗稱短接PW,沒必要非得螺絲刀,鑰匙等導電的就好)

具體操作方法:插上電源後,用螺絲刀輕觸(同時觸碰兩個)Power SW針腳(見開頭跳線圖)

一般觸碰一秒鐘就好了(就算沒一秒鐘散熱轉了離開就好了,注意目的是讓主板通電,不是觸碰多少時間),散熱就會正常呼呼轉,沒有硬盤也能開機自檢,進入bios

不放心可以提前在u盤做好系統,裝上試試

點不亮且排查過不是連線的問題直接懟客服就好

假如成功點亮,那麼接着:

第二步:裝機

首先,因為這是NAS/硬件選購#「丐中強」的後續,所以硬件也以此為標準,nas機箱安裝的難易程度取決於模塊化設計,一般來說越便宜的可操作性越低裝機越麻煩,貴點的機箱硬盤籠等零件非常好拆卸安裝也很簡單,因此本文就以裝機比較難的蝸牛平台為例

因此本文較為繁瑣,主要就是繁瑣在固定主板和安裝sata背板接口上了,一般好機箱,比如我第二套配置,就是沒有這個問題,隨手就裝好了

 

那麼,先放下手中的一切東西

先把機箱腳給裝上!(如果其他機箱也是這種實體腳,也可以留意下,如果是那種帶背膠的腳墊就不用管了,具體看機箱,總之這是一個思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機箱腳及配套的螺絲

  • 方塊是安裝位置

如果你同我一般細心你可能發現了:方塊這裡會漏啊!那麼見【疑難雜症】第三節

裝好之後:

一、拆下sata背板(第一處難點)

*(貴機箱基本不用考慮)

*為方便安裝sata線,不然我覺得沒人能伸進去裡面插入sata線

難點在於需要一個趁手的工具,螺絲刀需要又細又長

如果你跟我一樣細心(眼瞎),不知道怎麼擰下來硬盤接口那裡的小螺絲,那麼我告訴你,小螺絲是跟主板固定在一起的,不用管他

打開前面的面板,找個長點的螺絲刀,然後深入進去擰下來螺絲之後,從上面斜着(因為sata突出接口會阻擋路線)抽出來

注意:螺絲刀如果太胖會擠壓擋板,雖然因為物理定律會回彈回來不受影響,但是如果你用的螺絲刀手柄太粗的話,擋片會受不了的!(前面板不用拆,除非你要大拆)

然後有兩種情況:

①先接這頭的sata線,再接主板那頭

②先接主板那頭的sata線,再接這頭

是個正常人都會選第二個,但是我因為原本裝好了又拆下來的(但是背板沒拆,太麻煩),所以只能選第一個

sata線是可以大幅度彎曲的,但是別把sata接口給弄折了就成

二、檢查螺絲

*(貴機箱基本不用考慮)

沒想到吧!不是安裝主板,是檢查螺絲!

因為我發現,帶的螺絲是真的不夠用(一個硬盤盒分配兩個就夠了,對角線擰),也就是說

如果你沒備用的硬盤盒、卡條的螺絲,那就先調出來適配硬盤盒的螺絲,其他的只要能起到固定作用即可

這種平頭的短螺絲(3.5寸硬盤是美制3.5mm的螺絲)

三、主板線路鏈接

默認已經鏈接好了 cpu供電、cpu散熱供電、等前面安裝好的線

1、usb供電

上面有標識,這款主板給了兩個usb供電口,選哪個都可,有防呆設計

2、機箱散熱供電

防呆口對準即可(跟cpu散熱一樣),位置記住不要插錯了,可以看主板上的標識(見第一步第二節)

如果你問哪個是機箱散熱供電,我只能告訴你,從機箱風扇那裡出來的線頭就是

5、sata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跳過了「3」)

雖然編碼一塌糊塗,但是建議先裝sata線,然後再裝開關跳線,不然會影響操作

如果嫌其他線影響操作,可以先拔了最後再安裝

4、開關跳線

參考基礎要點第二節

對照【基礎要點】第二節圖片安裝即可

四、檢查主板線路鏈接情況

如果你裝的沒錯,主板上共有7條線(四條sata計數1條)需要連接,分別是

  • 主板供電建議先固定好主板、電源後再安裝

五、固定主板(第二處難點)

*(貴機箱基本不用考慮)

*難點在於容易大力出奇蹟

如果 【第一處難點】中選擇了第二個方案的話,那就容易很多了,不然我總是擔心會弄折sata接口

以及如果推不動不要硬推,看下是不是usb、開關跳線那兩個排線被纏在了某些東西上、是不是sata線沒能過去之類的,千萬不要硬推,容易大力出奇蹟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原因跟我一樣,選擇了第一個方案,那麼你最好

先弄成一團塞在背板處,然後抽出來一點,在這種半中腰的狀態下安裝sata線,方便拽回

按照正常流程(先連主板上的sata再連背板上的)的話,現在可以從下方通道里把sata線抽上去,主板固定好之後再連接背板,然後就位背板

主板進去了的話(主板供電建議最後插),別忘了裝機的主角

如果主板推不進去,看看是不是後面這兩個突出的貼片擋住了網口之類的

先把擋片的位置對好,從里往外推,讓一周那種卡條突出來,然後小心翼翼地把主板就位

然後再安裝主板螺絲(主板供電建議最後再插) 固定好主板之後,一定要檢查是否有線會被散熱風扇打到!

固定好主板之後,一定要檢查是否有線會被散熱風扇打到!

固定好主板之後,一定要檢查是否有線會被散熱風扇打到!

如果你是正常流程別忘了連接背板以及復位背板,斜着插入,用帶有磁吸(一般都帶)的長螺絲刀固定好螺絲,即可

六、固定電源及鏈接硬盤供電

1、固定電源

固定電源擰螺絲就好

類似防呆口的設計,按照形狀插入,固定螺絲即可

2、連接硬盤供電

把這個線(只要方便操作,哪條上的無所謂,是這個線就行)

插入sata背板頂部的接口哪裡,跟MicroUSB差不多,對準插入即可

(如果之前你沒有插主板供電現在可以插了)

3、理線

說好聽點叫理線,實際上就是把線裹成一團隱藏起來

先不要急着蓋上外殼

七、檢查sata背板安裝情況

能推進去正常鏈接就算沒事,如果你跟我一樣細心,總覺得推的不徹底?見【疑難雜症第四節】

感覺不好推進去?像是被某個東西給卡住了?見【疑難雜症第五節】

八、蓋上外殼

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了,不過如果你發現有翹邊等情況

先檢查下是否有線材卡住了,然後再檢查下安裝姿勢

如果你沒經驗,你可以觀察下外殼結構

就是從裡面扣住機箱而已

於是你可以先

用手掌就位上下插槽,然後用手臂抵住左右面板,用胸口或者下巴抵住上面板,往裡推,就位前後插槽

最後擰上螺絲,圖中的螺絲是我之前裝電腦剩下的,給用上了,因為自帶的螺絲真不夠

其他都可以湊,硬盤盒每個配兩個螺絲總得吧,所以建議先預留出硬盤盒適配的螺絲

 

疑難雜症

裝機流程千篇一律,就如同裝各種系統不過下載安裝運行一般,真正容易出問題、引發精神內耗的,是那些他們都不說、說不上來、龐大而複雜、無章法的細節上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就可以省心很多,因為可以避免太多沒用的思考

一、散熱器與電容衝突

散熱風扇如果跟電容衝突,不要猶豫,要麼換散熱,要麼,,砍

用剪刀弄下來就行,千萬別碰電容

二、CPU點不亮?

檢查cpu供電是否插錯,注意主板上的防呆口不只是看方型、缺角的接口,還有卡扣位置!

一般兩個cpu供電的,有一個是剛剛好,而有一個,接口處的防呆能對的上,但是卡扣位置是對不上的

這個是要扣住的!

*之前主板的截圖(為什麼插着顯卡一會說)

三、機箱腳 方塊位置漏螺絲?圓孔位置被擋住了?

安裝在方塊位置,雖然看起來是這樣的,操作起來也是這樣的,但是擰緊之後就嚴絲合縫了

反倒是原本可以傾斜着進去,省的在小機箱裡面對準螺絲口了!

因為產生這種錯覺的原因是,原本會漏是基於角度傾斜的基礎上的,而擰緊后角度不垂直也就嚴絲合縫了

四、硬盤盒就位感覺沒到位?

如果你同我一般細心,發現好像是不是懟不進去了?然後拔出來感覺也沒停頓感?

此時大腦如福爾摩斯附身一般,思考各種可能性,比如是不是剛才螺絲擰的有偏差值,某一個硬盤盒的盤位有點淺

不過你可以先做一個試驗,

手電筒在外部照射,盯着它,慢慢懟進去,發現確實是沒完全鏈接,不過不要緊,按下卡扣,就發現已經懟進去了,不按卡扣的情況下算是預熱,接口對準了但是沒有推進去,按下卡扣就是正常鏈接了。

當然如果你發現明顯的錯位,那就是有問題了,不要大力出奇蹟

糾錯並不一定是糾錯,而是糾個心安

五、硬盤盒推不進去、不好推

硬盤盒裝不進去?從底部視圖看,可能是沒搭上橫板平台

六、不插鍵盤無法開機?

檢查bios設置,關閉故障報錯相關設置,以華碩h610為例:

先找個鍵盤開機進bios里boot--boot configurarion下,將wait for F1 ig error設置為關閉

噪音問題

其實噪音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先看一組我

共振解決方案

頂部放置一些物品

當前電腦的噪音

直接放在機箱上:13.2db

放在顯卡風扇下(硬盤上):18.2dB

放在cpu散熱上:18db

看起來很普通,是正常數據,我在我電腦座位上是感受不到任何噪音的,仿若無物

18ddb噪音已經夠大了,但是有一點,稍微離開一點,噪音就聽不見了

可看

nas機箱噪音

機箱外殼上:22.4db

電源附近:23.9db

原本我電腦卓上,床上,房間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10db左右,感覺不到任何聲音的,但是開啟nas之後

電腦桌上:14.5db

床頭(直線距離3m):12.7db

但看數值也不算響是不是?

看起來是這樣的

但是,但是,好吵的

就跟有些人的怒吼是粗狂、響亮但是短促的,而有些人的叫聲是尖銳但穿透力高的

就跟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一樣,電離輻射不是說一張紙就能擋住嗎?而電磁輻射(伽馬射線之類的)穿透力就很強)

感覺聲音的穿透力和響度(分貝值)是兩個不同的參數  

風扇的噪音真的很吵。但是由於目前尚無錢來改風扇了,只好就此作罷,放在房間外了事,並且當需求提高上去之後,企業盤炒豆子的聲音也是硬傷,很少有人把nas放在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