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mint安裝的軟體與工具的記錄
※ 系統工具/預安裝軟體包不算(也包括了Flatpak、nano、unzip等舊版本系統或不默認附加的工具),snap、docker、cargo、git、pipx等不符合本文記錄目的服務暫時也懶得記錄。有些工具為了圖方便我用Flatpak下載,但是它消耗的資源有億點點多。
※ 本文原是從windows轉linuxmint21時所編,後從linumint21升為22重新裝了系統並增加、刪除了部分軟體,21版本見存檔:.today。
新系統的第一步
輸入法
各輸入法大同小異,真有區別還是在詞庫上,尤其是具備雲詞庫功能的準確率,但云詞庫面臨著嚴重的隱私隱患(比如搜狗輸入法),作為平替的方案便是充實本地詞庫,除了通過日常輸入累積外,可以藉助深藍詞庫轉換等工具將例如搜狗輸入法的詞庫轉為適用於其他軟體的詞典格式。
Linux下主流的輸入法有fcitx與ibus,這兩個都是輸入法框架,需要配合輸入法引擎使用,其中有一些較為出名且在持續維護的例如rime,不過我對詞庫向來沒有需求,Linuxmint22在系統設置頁面安裝的語言包附加的輸入法引擎是sunpinyin,也就這麼用了,也是下文基於的環境。
fcitx5
安裝:官方的「系統設置」--「輸入法」--「簡體中文」界面安裝語言支持包,並選擇輸入法框架為「Fcitx」,註銷並重新登陸帳戶即可,附加的輸入法引擎是sunpinyin,比21附加的00年代的拼音輸入法的詞庫好用的多。
配置:
- 輸入法:將拼音輸入法設為首選(設為首位);
- 全局配置:提高候選詞個數至10個;
- 切換激活/非激活輸入法:
左shift
、右shift
(主要是騰出ctrl+空格
的快捷鍵) - 高級選項:
- 切換全形(快捷鍵):
ctrl+shift+空格
,輸入全形空格要用。
- 切換全形(快捷鍵):
- 切換激活/非激活輸入法:
- 附加組件:
- 快速輸入:將默認的觸發鍵(分號)選為無,並自定義觸發鍵為
ctrl+alt+f
; - 雲拼音(雲詞典):為隱私計建議將之關閉,默認候選第二順位為從谷歌獲取的結果,準確率(對於句子和成語)自然高了很多,但因雲詞典的原理是將您輸入的音頻提交至伺服器並獲取結果自然就有很大的隱私隱患。
- 不在乎隱私的話可以直接用搜狗拼音輸入法,如果只是不放心國內公司那可放心啟用。
- Uuicode輸入支持:增添快捷鍵
ctrl+shift+u
(畢竟默認的還要多一個alt,輸起來不太優雅)
- 快速輸入:將默認的觸發鍵(分號)選為無,並自定義觸發鍵為
- 修改符號映射配置文件(
/usr/share/fcitx/data/punc.mb.zh_CN
下劃線部分因使用的輸入法引擎或有不同),將不常用的改為常用的:
剪貼板(diodon)
※ Fcitx5自帶的剪貼板功能太簡陋且只支持25個條目並且有字符數限制,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軟體來做。
https://wiki.ubuntu.com/Diodon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y diodon
設置快捷鍵:「系統設置」--「快捷鍵」--「自定義快捷鍵」,添加自定義快捷鍵,名稱即辨識用的,命令填寫「/usr/bin/diodon
」,添加後選中該快捷鍵並分配快捷鍵(win/super+V
)。
瀏覽器
Firefox
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new/
※ 參考:用戶配置文件——Firefox 保存書籤、密碼和其他用戶數據的文件
恢復舊數據:我選擇直接複製整個配置文件夾(存儲位置見:about:profiles
):/home/anon/.mozilla/firefox/9zq59msp.default-release-1710658713560
但也可以選擇性的複製需要的文件以針對性恢復數據:
Chrome
chrome的cookie不清楚移植方案,數據是加密的,且沒找到有什麼解密密鑰。只能通過第三方工具(如 HackBrowserData)解密出明文數據,無法直接被瀏覽器識別,一些批量導入/出cookies的插件都沒試,也不樂意試,登陸帳戶能自動同步保存的帳戶密碼就夠了。自chrome自帶的翻譯功能被牆後,也不原生支持代理設置,我也就不用它了。
Firefox Nightly
安裝這麼多瀏覽器怪就怪穩定版遲遲不實裝垂直標籤頁的功能(但自定義右鍵菜單對它不起作用!)。
安裝:
- 選擇對應版本並下載:https://www.mozilla.org/zh-CN/firefox/all/desktop-nightly/linux64/zh-CN/
- 解壓文件,例如我解壓並重命名到了:
/home/anon/app/firefox-nightly/
- 創建.desktop文件(直接運行的是無法固定到任務欄的):
nano ~/.local/share/applications/firefox-nightly.desktop
- 填入以下內容:
[Desktop Entry] Name=Firefox Nightly GenericName=Web Browser Comment=Access the Internet Exec=/home/anon/app/firefox-nightly/firefox %u Terminal=false Type=Application Icon=/home/anon/app/firefox-nightly/browser/chrome/icons/default/default128.png Categories=Network;WebBrowser; MimeType=text/html;text/x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vnd.mozilla.xul+xml;application/rss+xml;application/rdf+xml; StartupNotify=true
- 設置可執行權限:
chmod +x ~/.local/share/applications/firefox-nightly.desktop
本地WIKI
按照 建站/LAMP、建站/Mediawiki、建站/WIKI功能/站點維護#備份/恢復/升級 操作安裝相應服務並恢復數據,其他為WIKI服務的軟體見:#系列站點御用。到這裡新系統就能投入生產了,畢竟日常也就是藉助輸入法和瀏覽器在本地搭建的mediawiki內編輯系列站點。
社交通訊
Thunderbird(郵件管理)
https://www.thunderbird.net/zh-CN/
※ 參考:將 Thunderbird 的數據遷移到另一台計算機、Windows_to_Linux_遷移日誌#Thunderbird
直接備份:/home/anon/.thunderbird/随机字符.default-release
複製該文件夾並修改.thunderbird
目錄下的installs.ini
、profiles.ini
,將其中指向的配置文件目錄修改為備份的文件夾目錄。
拓展工具:Birdtray(最小化郵件客戶端),但維護似乎不是很積極,目前無法直接通過apt-get install Birdtray
安裝,非官方的Flatpak版本則有無法喚醒Thunderbird的問題[1]。尚未安裝,在找替代品(就一個最小化到托盤的需求)。
Kleopatra(pgp加/解密)
https://apps.kde.org/kleopatra/
安裝:flatpak install flathub org.kde.kleopatra
Telegram(瀏覽梗圖御用)
安裝:flatpak install flathub org.telegram.desktop
HexChat(IRC客戶端)
安裝:flatpak install flathub io.github.Hexchat
配置文件路徑:/home/anon/.config/hexchat
- 伺服器列表 :
servlist.conf
(也可以備份整個文件夾)
系統美化
neofetch(系統信息)
配置文件位置:~/.config/neofetch/config.conf
添加一行:image_source="/home/anon/.config/neofetch/copland.txt"
(copland.txt
是目標ascii文件,這個路徑指這個文件的目錄,文件後綴、文件夾位置不重要,記得第一行要加「${c1}
」)如:
示例ascii文件:
conky(系統監視器)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conky-all
配置文件路徑:/etc/conky/conky.conf
通過其聯動音樂播放器獲取當前播放音樂的專輯封面及進度、rss訂閱等看起來就很爽(/r/Conkyporn/),但以我的技術力而言,目前只能想想,就簡單的複製粘貼(改幾個字符)別人的配置文件:
並添加到開機啟動項
Hydraaper(壁紙管理)
https://github.com/GabMus/HydraPaper
https://gitlab.com/gabmus/HydraPaper
安裝:flatpak install flathub org.gabmus.hydrapaper
支持多顯示屏,可以從容應對不同顯示屏不同壁紙、豎屏豎向壁紙的設置。
體驗增強
系統設置
任務欄面板相關:
- 將任務欄面板移動到上面:右鍵任務欄--移動;
- 隱藏任務欄更新圖標:右鍵更新圖標--首選項,勾選
界面
的兩個選項並取消勾選自动刷新
; - 滑鼠滾輪循環窗口:右鍵任務欄上的軟體--小程序首選項--配置,在「行為」的「滑鼠滾輪滾動工作」選擇「循環窗口」。
- 固定到任務欄:
- 文件管理器
- chrome
- firefox
- 終端
- vscode
- typora
- 文檔(文本編輯器)
- 計算器
- localsend
- filezilla
- 任務欄小圖標常駐(主動/前台功能型的):
- 取色器
- 工作區選區
- 天氣
- Snipaste
- Flameshot
- Diodon
桌面美化:
- 取消桌面的驅動器圖標:系統設置--桌面,取消勾選「已掛載的驅動器」;
- 修改鎖屏圖片:系統設置--登錄窗口
- 修改時間格式:右鍵時間--配置,設置自定義日期格式,比如「
%Y-%m-%d %k:%M:%S
」,語法可以參考:https://www.w3schools.com/python/gloss_python_date_format_codes.asp
文件管理器:
- 編輯--首選項--視圖:勾選「從上級繼承視圖類型」;
- 編輯--首選項--顯示:日期顯示格式切換為純數字的;
- 編輯--首選項--列表列:勾選「MIME類型」並將其替換掉「類型」;
- 編輯--首選項--工具欄:添加「在當前頁面運行終端」快捷按鈕。
- 文件管理器側邊欄:
- 主目錄
- 桌面
- 重要文件
- 核心文檔
- app
- 圖片
- 音樂
- 下載
- 收藏夾
- 最近使用
收藏夾:可惜默認的不能自定義排序,有機會偶遇到更好的收藏夾管理工具得換掉。
- osint
- 密碼簿
- osint.md
- osint-閹割版.md
開機自啟動,三種方式:
- 將
.desktop
文件(/usr/share/applications/
)移動至:~/.config/autostart/
(特定用戶)
- 在
/etc/xdg/autostart
目錄新建文件:xxxxx.desktop
並添加如下內容:(全局)[Desktop Entry] Name=conky Type=Application Exec=/usr/bin/xxxxx
- 在「系統設置」--「開機自啟動程序」添加程序。
掛載設備
※ 將硬碟及文件夾信息修改為您自己實際的。
NFS共享:https://vegastack.com/tutorials/how-to-mount-an-nfs-share-in-linux/
sudo nano /etc/fstab
#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192.168.50.25:/mnt/user/中文 /home/anon/文档/0-NFS/中文 nfs defaults 0 0 192.168.50.25:/mnt/user/英文 /home/anon/文档/0-NFS/英文 nfs defaults 0 0 192.168.50.25:/mnt/user/下载专用 /home/anon/文档/0-NFS/下载专用 nfs defaults 0 0 192.168.50.25:/mnt/user/media /home/anon/文档/0-NFS/media nfs defaults 0 0 192.168.50.25:/mnt/user/收藏 /home/anon/文档/0-NFS/收藏 nfs defaults 0 0 192.168.50.25:/mnt/user/档案 /home/anon/文档/0-NFS/档案 nfs defaults 0 0
SMB共享:NFS共享有一些致命的bug,既然linux支持smb,何必再用nfs,以及不建議掛載到用戶的目錄下,因為搜索一般都是在主目錄搜索,而通常搜索的目的是檢索本機文件而非nas里的,會產生很多無意義的索引。
sudo nano /etc/fstab
# <file system nas共享位置> <dir 挂载的本地目录> <type 类型> <options 选项(共享用户名和密码)> <dump> <pass> //192.168.50.25/下载专用 /media/anon/下载专用 cifs 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file_mode=0777,dir_mode=0777,nofail 0 0 //192.168.50.25/中文 /media/anon/中文 cifs 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file_mode=0777,dir_mode=0777,nofail 0 0 //192.168.50.25/英文 /media/anon/英文 cifs 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file_mode=0777,dir_mode=0777,nofail 0 0 //192.168.50.25/收藏 /media/anon/收藏 cifs 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file_mode=0777,dir_mode=0777,nofail 0 0 //192.168.50.25/档案 /media/anon/档案 cifs 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file_mode=0777,dir_mode=0777,nofail 0 0
本地硬碟:
1、直接掛在(設置開機自啟動命令)
- udisksctl mount -p block_devices/nvme0n1p5
- udisksctl mount -p block_devices/sda1
2.1、後來自己莫名其妙的報錯,提示無法掛載。
sudo fsck /dev/nvme0n1p5
//修復sudo mount /dev/nvme0n1p5/ /media/anon
//掛載- 最但還不能解決問題,並且有了無權限訪問文件的新問題。
2.2、用ntfsfix修復一下,選了個windows系統分區(因為不重要),但運行之後其他的也都可以正常掛載了:
sudo ntfsfix /dev/nvme0n1p3
- 還是用那個自啟動的命令,又正常運行了。
顯卡驅動
※ 參考:NVIDIA 驅動程序安裝
通過命令行安裝
安裝驅動:sudo apt install nvidia-driver-XXX
- 例如:
sudo apt install nvidia-driver-550
以linuxmint22為例,驅動管理所提供的最高只有535版本的,太久了,官方已經更新到560了,比如550.40.07就針對性的修復了包括地平線5在內的閃退bug,還是有必要升級一下的。
通過文件安裝
但上述命令(包括ubuntu-drivers list
)只提供到550版本,最新版本的或許不會包括在上述支持列表內,如果感覺不夠用可以到官網匹配適用的版本並下載.sh
文件後手動安裝(授予運行權限後直接運行.sh文件即可,但無法在圖形化界面下安裝,可以到下面提及的命令行界面安裝)
修復驅動異常導致無法進系統
我在安裝550-open
版本後開機卡在logo界面無法進系統,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啟動項選擇時進入高級界面(Advanced Options xx),選帶有 「recovery mode
」的啟動,進入後選中root那一項,便以root帳戶運行終端了,然後通過命令或文件安裝可以正常使用的驅動版本即可。
小程序/拓展
——————小程序
linuxmint官方小程序商城的工具,位置:右鍵任務欄--小程序--下載,下載後在「管理」內選中小程序並點擊「加號」啟動。
天氣
作者:Gr3q
顏色選擇器(屏幕取色)
作者:icarter09
工作區切換器
(默認已安裝未啟動)作者:workspace-switcher@cinnamon.org
右鍵--配置,顯示方式改為「簡單按鈕」。
——————拓展
位置:系統設置--擴展
透明面板
作者:germanfr
將任務欄弄成漸變透明(帶有陰影)的。一開始沒想起來是擴展實現的,我還尋思mint21設置透明度很簡單,怎麼22里就沒相關選項了,最後還改了主題配置文件[参考]。
Ulauncher(應用啟動器)
安裝:sudo add-apt-repository universe -y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agornostal/ulauncher -y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ulauncher
喚醒搜索框:ctrl+空格
在設置里勾選「Launch at Login」添加開機(登陸)自啟動,這個是啟動到後台(在 /etc/xdg/autostart
目錄新建文件會彈出搜索框)。
可以將desktop文件存放至:/usr/share/applications/
(系統範圍的)、 ~/.local/share/applications/
(用戶級別的),重啟軟體後就可以讀取了。
也可以安裝一些擴展以增強體驗,例如:AppImage啟動器,設定觸發關鍵詞及存放.appimage文件的目錄地址,屆時輸入 关键词 要启动的软件
即可。
- 更建議為其創建個.desktop文件,例如:
[Desktop Entry] Name=osu! Exec=/home/anon/app/osu.AppImage Type=Application
本地交互
syncthing(文件自動同步)
安裝:sudo apt install syncthing
配置文件路徑:~/.local/state/syncthing
也可能是: ~/.config/syncthing
- 但它有點毛病,就是在同步文件時,會創建一些隱藏文件夾(
.stfolder
)如果刪掉它就無法同步,所以新環境下只有配置文件沒用。
我主要是簡單的同步拍攝的照片及截圖,詳細可見官方文檔。
LocalSend(區域網通訊)
https://github.com/localsend/localsend
支持文字/文件傳輸,跨平台,但感覺有些浮誇,操作的冗餘和動畫的過渡太多,但習慣了也就那樣,挺好用的,也沒發現其他更好用的,小規模要求無所謂,大規模要求一般是用syncthing同步。
文件處理
數據管理
Veracrypt(文件加密)
https://www.veracrypt.fr/en/Downloads.html
czkawka(重複文件)
https://github.com/qarmin/czkawka
安裝:flatpak install flathub com.github.qarmin.czkawka
我用來查找重複/相似圖片,本意是對比圖片是否重複,因為手有一些合集資源(原始語言),又有一些散亂的資源(翻譯資源),想對比下合集收錄的具體情況,本用digkim,但不是很好用,這軟體比digkim強一丟丟吧,一些我個人看起來應該不影響模糊查找的它分辨不出來,人眼看著差距十分大的倒是能查出來(調整相似性後),也不知道使用的算法啥原理,但用來正常的查找相似、重複文件還是可以的。貌似還支持音樂和視頻,但是沒試。
dupeGuru(重複圖片)
https://dupeguru.voltaicideas.net/
安裝:sudo apt install dupeguru
文檔編輯
Visual Studio Code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Download
第一件事當然是下載拓展(擴展商店搜索即可):
- 中文;
- MD實時渲染編輯:vscode all markdown(還可以試試Office Viewer);
- live server,可以啟動本地web服務,但有個前提是需要導入文件夾,對文件夾生效。
幾個常用的快捷鍵(部分非默認設置):
- 輸入
!
並回車快捷填充html基本結構; ctrl + /
注釋選中的行;alt + 上/下
將當前行上/下移動;ctrl + shift + K
刪除當前行;ctrl + shift + 上/下
選中多個行並同步操作;ctrl + shift + alt + 上/下
向上/下複製當前/選中行,注意我這裡需要用小數字鍵盤(8上2下),方向鍵不生效。- 可以到
设置--键盘快捷方式(ctrl+k后按ctrl+s)
查看或修改快捷鍵設置。
以及快捷方式(html)(大都是內置拓展emmet的功勞):
标签.类名
可以快速生成html帶類名的html標籤,同理也可以用标签#ID名
;参数数值
可以快速輸入(前提是支持)參數,比如h200
就是height: 200px;
。link:css
快速生成:<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css">
LibreOffice(辦公套件)
系統附加,但可以安裝個轉mediawiki格式拓展:sudo apt-get install libreoffice-wiki-publisher
Typora(markdown)
https://support.typora.io/Typora-on-Linux/
主要就是所見即所得,而不是對照渲染,但可視化編輯器模式中涉及到搜索內容就會很卡頓。但考慮到這是個付費軟體,所以vscode+擴展的方式或許更好。
wget -qO - https://typoraio.cn/linux/public-key.asc | sudo tee /etc/apt/trusted.gpg.d/typora.asc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https://typora.io/linux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typora
官方隨便掃了一眼也沒明確說明配置文件,恢復conf文件內的兩個配置文件也沒有影響設置,於是乾脆恢復了整個配置文件夾:~/.config/Typora/
mind map(思維導圖)
https://github.com/wanglin2/mind-map
原本用Xmind,但商業軟體始終限制太多,且linux端遠遠沒有win端好用。
drawio(流程/拓撲圖)
https://github.com/jgraph/drawio-desktop
做思維導圖還是現代的專業工具更美觀一些,這種工具適合畫拓撲圖啥的,主要還是樣式問題,包括FreeMind/freeplane做思維導圖想弄成美觀的程度的工作量不敢想像(其實願意折騰且軟體有複製粘貼樣式的功能也不算麻煩,頂多算是非傻瓜式)。
Notepadqq(文本編輯)
https://notepadqq.com/wp/download/
安裝:sudo apt install notepadqq
win端的Notepad++的linux端替代品,主要目的是按住alt+ctrl+鼠标
可以選區並操作。
ImHex(16進制編輯器)
https://github.com/WerWolv/ImHex
用來查看文件頭啥的還是得備一個。
內容編輯
※ 泛指修改主要對作用於媒體的內容部分,例如在圖像上作畫、視頻中添加字幕等修改內容的。
Photoshop CC 2017
https://www.52pojie.cn/thread-1358127-1-1.html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我這邊預覽落後編輯一步,下一次操作才刷新本次操作的效果。
還有一個:https://github.com/LinSoftWin/Photoshop-CC2022-Linux 但裝上後不知道是缺失字體還算什麼原因,標題欄文本不能正常顯示。應該也可通過安裝綠色便攜版(破解好的)來使用,但我沒試,在wine內通過正版安裝包安裝然後運行註冊機軟體我覺得應該可行,但註冊機軟體無法正常使用,未排查具體原因。
kdenlive(視頻)
https://kdenlive.org/en/download/
安裝:sudo apt install kdenlive
應對簡單的需求,應該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媒體編輯這塊,商業軟體pr、ps還是無人可撼動的,不論是上手難度還是背後開發團隊。
Photoflare(圖片)
安裝:sudo apt install photoflare
可以設置為中文,基礎的圖片管理/編輯工具,因為gimp不習慣,Cinnamon自帶的不好用(沒法裁剪就是硬傷),一般編輯圖片我還是跑ps內操作。
GIMP(圖片)
安裝:sudo apt install gimp
雖然但是,還是要安裝的,查看一些具有圖層的文件和簡易的編輯還算好用。
格式編輯
※ 泛指修改主要對作用於媒體的元數據、格式部分,例如修改格式、轉碼、調整尺寸、壓縮等,默認為cli操作。
ffmpeg
ubuntu發行版是預安裝的,但既然imagemagick都提了,也提一下吧,不過就我個人而言,以我的使用範圍,在linux下我還真不(直接)用它,倒是在windows時抄腳本用的多。目前相關需求無非是將wiki線上需要用到的圖片轉為.avif格式,一直用imagemagick的mogrify命令習慣了,不過都是預設的情況下,ffmpeg效果更好一點,im速度更快一點,當然對於僅僅演示用途的圖片而言還沒有到需要做取捨或優化的地步。
ImageMagick(圖片)
安裝:https://imagemagick.org/script/install-source.php
如果編譯後無法對avif進行轉格式(報錯+出現實際為原格式的.avif文件),並且輸入「magick -list format | grep AVIF
」查到的權限是「r--
」(只讀),就無法實際處理avif文件。解決方案(參考:libheif#adding-libaom-encoderdecoder-for-avif ):
- 這個一開始卡了我許久,搞得我都想直接統一用ffmpeg了,後來在chatgpt的幫助下輕鬆解決,既然用習慣了就繼續用它吧。
sudo apt-get install libaom-dev libde265-dev libheif-dev #安装必要依赖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trukturag/libheif.git #下载libheif源代码 cd libheif # -- 编译libheif(启用libaom支持)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DHEIF_ENABLE_AOM=ON .. make sudo make install # -- 重新编译ImageMagick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ImageMagick/ImageMagick.git cd ImageMagick ./configure --with-heic=yes --with-heif=yes make sudo make install sudo ldconfig /usr/local/lib magick -list format | grep AVIF # 验证avif权限是否为rw+
Squoosh(圖片)
https://github.com/GoogleChromeLabs/squoosh
npm run dev
http://127.0.0.1:5000/
圖像壓縮&對比 Web 應用程式,壓縮工具不缺,但這種滑塊對比(壓縮前後)的還真不好找,主要是我都不知道用啥關鍵詞找,之前根據需求(滑塊對比兩張圖片)去搜了搜,但是一無所獲,線上工具倒挺多,比如imgsl、diffchecker.com、image-compare-slider、upscale-compare,img-comparison-slider、img-comparison-slider,按理說實現原理也挺簡單的,就是兩張圖片疊加到一塊,中間一個滑塊控制box的尺寸,但不知道為啥沒找到此類客戶端。搜出來的大都是線上的擴展(比如discourse)以及對比顏色差異這種高級點的功能,唉。
sox(音頻)
安裝:sudo apt install sox
在沒有熟悉也沒有意圖熟悉諸如ffmpeg等工具的前提下,各種小工具不僅不會臃腫,反而辦事效率更高,領域細分意味著更少的附加參數及選項,我一般是用來:
- 刪除音頻片頭片尾:
sox old.mp3 new.mp3 trim 0 -4
屏幕截取
OBS Studio(錄製)
安裝: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obsproject/obs-studio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ffmpeg obs-studio
本職是直播推流,兼職錄屏,但對於錄屏來說挺好用的,只是相對複雜些。如果一開始安裝錄屏所黑屏所因為沒選擇源,在【視圖】-【停靠部件】選擇【來源】喚出窗口就行。
Kazam(錄屏)
https://github.com/henrywoo/kazam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kazam
輕量化的平替。
Flameshot(截圖+編輯)
https://github.com/flameshot-org/flameshot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flameshot
按照指南設置快捷鍵即可。也可以試試ksnip、shutter。
Snipaste(屏幕貼圖)
可以截圖(直接按f3會讀取粘貼版)並將圖片固定到桌面(無多餘的邊框樣式),雙擊關閉圖片。
系列站點御用
伺服器
DBeaver(資料庫管理)
PuTTY(SSH)
https://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latest.html
安裝:sudo apt install putty
只是訪問伺服器的話,一般情況下就直接終端內ssh root@IP
了。
Mosh(SSH)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mosh
直接終端內 mosh root@IP
即可(詳見指南),需要受控端也安裝mosh並開放UDP 60001/6002埠。
特點是支持間歇性的連結,對於網絡不穩定的情況下算好用,尤其是連結網絡波動大的國外機器。
FTPRush(FTP)
https://www.wftpserver.com/ftprush.htm
配置文件路徑:~/.config/FTPRush
Filezilla(FTP)
https://filezilla-project.org/download.php?type=client
安裝:sudo apt install filezilla
配置文件路徑:~/.config/filezilla
項目
GoAccess(日誌分析)
sudo apt install goaccess
goaccess /目录/access.log --log-format=COMBINED -a -o /目录/要生成的.html
lychee(死鏈檢查)
https://github.com/lycheeverse/lychee
二進制文件:下載其提供的二進制文件(授予運行條件chmod +x filename
),在軟體目錄下執行./lychee 文件
即可,可以利用>
導出日誌,例如:./lychee link.txt > log.txt
,即檢索link.txt文件夾中的url並將log(無法訪問的頁面)導出到log.txt文件中。
Cargo:使用方式同上,但更為方便。
curl -sSf 'https://sh.rustup.rs' | sh
apt install gcc pkg-config libc6-dev libssl-dev
cargo install lychee
lychee會自動識別url,只需要保證文件內的url符合規範即可:
- 有http/https前綴;
- 後綴有無「/」沒限制,但需要注意用普通空格空格(u+0020)與其他相連內容分開:
- 譬如
这个https://scio.icu是主站
,末尾不間斷的連接其他字符,會被識別為一個連續的整體,或不會被識別為url。 - 譬如osint項目的分割符號:「
- 譬如
但注意,是按返回的HTTP狀態碼判斷url是否可用的,因此對於網站已關閉,但被域名託管商/vps商託管了提示/廣告頁的不會被識別出來;有些站點正常運行但還是會被識別錯誤,我也不清楚是網絡波動、站點反爬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只做參考用。我是在用該工具篩選後,複製粘貼到typecho導出為html再用Broken Link Checker檢查一下,最後再手動篩查。
LinuxDir2HTML
https://github.com/homeisfar/LinuxDir2HTML
如名,將目錄樹/結構輸出為html,Snap2HTML的替代品,基於python,因此跨平台,適用於linux。這裡我通過pipx安裝:
sudo apt install pipx # 安装pipx
pipx install git+https://github.com/homeisfar/LinuxDir2HTML.git # 通过pipx安装软件
linuxdir2html /要获取的目录/ /输出的路径及文件名(会自动填充.html)
linuxdir2html --hidden /要获取的目录/ /输出的路径及文件名(会自动填充.html) # 使用 --hidden 参数获取隐藏文件(以.开头的)
下載工具
wegt
wget -r https://wiki.scio.icu # or whatever
wget -r -p -np -k https://url/
wget --mirror --convert-links --adjust-extension --page-requisites --no-parent --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8.0.3029.110 Safari/537.36" --execute robots=off "http://scio.icu"
rclone
谷歌雲盤
我主要是用來下載谷歌雲盤的文件,畢竟它那個下載功能,設計師估計就沒想著讓人下載文件夾/複數個文件。
操作方式:先 rclone config 根據提示創建配置文件,其中谷歌雲盤的client_id和key按照https://rclone.org/drive/#making-your-own-client-id提示獲取。
下載雲盤內的文件可以:rclone sync 配置文件名称:folders_ID /下载路径/
- 列出文件列表:
rclone lsd 配置文件名称:
下載共享給自己的文件:rclone sync 配置文件名称:"文件/文件夹名" /下载路径/ --drive-shared-with-me
- 列出文件列表:
rclone lsf 配置文件名称: --drive-shared-with-me
BT/P2P
qbittorrent
安裝:apt install qbittorrent
transmisson
安裝:apt install transmission
aMule
雖然但是,感覺 https://www.emule-project.com/ 用的人更多。
EiskaltDC++(DC++)
https://github.com/eiskaltdcpp/eiskaltdcpp
使用 DC 和 ADC 協議的文件共享程序
雲盤
商業雲盤
MEGAsync(雲盤)
https://mega.io/zh-hans/desktop#downloadapps
百度網盤(雲盤)
https://pan.baidu.com/download#pan
下載器
megatools
https://manpages.ubuntu.com/manpages/focal/en/man7/megatools.7.html
安裝:sudo apt install megatools
使用:megadl mega_url
Mediafire Bulk Downloader
https://github.com/NicKoehler/mediafire_bulk_downloader
1fichier.com
https://github.com/eismann-freenet/1fichier-downloader
支持使用代理
WEB下載
ArchiveBox
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 python3-pip python3-venv git curl wget
pipx install archivebox
# 如果缺少distutils模块:
pipx runpip archivebox install --upgrade setuptools
使用:
archivebox add 'https://scio.icu' # 添加网页下载任务
archivebox server # webui
據我的非專業眼光來看,其強勢之處是自動化鏡像網頁(如果有sitemap.xml、rss之類的也行),而非鏡像論壇或整個站點。
HTTrack
https://www.httrack.com/ (webui)
安裝:
apt install webhttrack
(webui)apt install httrack
(命令行)
感覺不如wegt……,加了「--utf8-conversion」不起作用,中文名文件亂碼。
資源下載
※有些「無法下載xxx」的描述,是指我編寫該小節時所具備的系統環境、使用的工具版本所遇到的問題,等你看到對應消息時或許已修復或有其他變化。
————————————————音視頻
yt-dlp
https://github.com/yt-dlp/yt-dlp/tree/master(支持的站點)
安裝:
wget https://github.com/yt-dlp/yt-dlp/releases/latest/download/yt-dlp -O ~/.local/bin/yt-dlp
chmod a+rx ~/.local/bin/yt-dlp # Make executable
下載bilibili視頻:
- DDDown本來可以不登陸下載1080p視頻,但最近失效了,而其他工具,包括yt-dlp、lux未登陸只能下載480p的視頻,yt-dlp可以使用cookie下載,一種的使用cookie文件,但我沒用過也不知道這個規範怎樣;就用了另一種,使用現有瀏覽器的cookie:
yt-dlp --cookies-from-browser chrome 视频URL
lux
https://github.com/iawia002/lux(支持的站點)
最近下載youtube視頻提示「can't bypass age restriction: login required to confirm your age
」
BBDown(bilibili)
https://github.com/nilaoda/BBDown
BBDown --show-all -tv "https://space.bilibili.com/1808585752/channel/seriesdetail?sid=4111979&ctype=0"
BBDown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u4y1c7KB
- 用「-tv」可以下載無水印的視頻,但只能解析出來720p的視頻(正常解析能下載1080p)
streamrip(音樂流媒體)
https://github.com/nathom/streamrip
安裝:pipx install streamrip
使用:rip url hxxp://xxx.xxx/
(默認下載路徑:~/StreamripDownloads
)
下載Qobuz、Tidal需要登陸帳戶,前者沒什麼問題,後者我這裡下不了,但沒啥需求就不折騰了,就月拋帳戶下點專輯填流媒體庫而已。
以及就是下載qobuz專輯有時會報錯(包括通過slavart的bot下載也是),應該就是商店區域的問題,判別方式也很簡單,訪問url,跳主頁就是目標在當前地區/IP不可用(比如slavart的bot地區是美國,用美國節點訪問商店搜索專輯會有效減少報錯)。
Tidal-Media-Downloader(tidal)
https://github.com/yaronzz/Tidal-Media-Downloader
安裝:pipx install tidal-dl
首次使用執行:tidal-dl
,
- 選apikey,我參考該回復輸入了編號「
4
」(安卓api,可選只有tv與安卓,其中安卓支持的音質較多)了一個,訪問提供的授權設備頁面並予以權限,後面輸入專輯或歌曲的url即可下載; - 需要手動指定質量(根據自己的帳戶權限),不然我這裡默認的是96kbps的,輸入編號「
5
」(Settings-Quality),設置里的「high」指320kpbs(tidal的high指的是16bit flca),HiFi指16bit flac,master應該就是指24bit的了,但我這個月拋帳戶就16bit的權限,輸入對應的編號即可。
下載方式:使用:tidal-dl
,加載出 Enter Choice:
後輸入url或id(建議輸入id,我有遇url無法下載id可以的情況)
- 可以直接提供專輯、藝術家的數字ID進行批量下載(我這裡提供藝術家id不會自動下載視頻,播放視頻的頁面無id,分享視頻時複製的連結才提供了id)。
- 可以輸入多個url或id(空格分隔)進行批量下載。
除了平台本身特點外,若音頻本有帶時間戳的歌詞,它也會一併下載(元數據中)。
————————————————圖文
gallery-dl(畫廊/圖集)
https://github.com/mikf/gallery-dl
安裝:pipx install gallery-dl
使用:gallery-dl "URL"
畫廊下載工具,但支持較為廣泛,不止限於畫廊站點,本子站點、圖像板也受支持,畫廊還可以按照標籤下載,可選參數有帳戶名及密碼或cookies,具體見項目官網。
HakuNeko(漫畫)
不過國內(中文)的那些站點老是換域名,對非英文用戶來說好不好用,需要另說。
Lightnovel Crawler(輕小說文庫)
https://github.com/Messiahhh/wenku8-downloader/tree/master
npm install wenku8 -D
npx wenku8
- 默認下載位置在:
~/novels
搜索並下載wenku8.net的(中文)輕小說。
還有一個日本的輕小說下載器,但複雜一些:https://github.com/dipu-bd/lightnovel-crawler
還有一個普通的國內小說(起點之類的)下載器,https://github.com/ma6254/FictionDown,但我沒用過。
————————————————站點
4chan下載工具
完整線程存檔:https://github.com/bibanon/BASC-Archiver
- 安裝:
pipx install basc-archiver
- 使用:
thread-archiver https://boards.4chan.org/wsg/thread/5463962
- 下載完會進入監視狀態。
圖像/視頻等媒體資源下載:https://github.com/Exceen/4chan-downloader
- 可以後台監視線程更新,適用於vps/nas;
- 下載資源量較多的線程時,可能會因為請求頻繁而報錯,重新運行即可,會跳過已下載資源;
- 使用
--no-new-dir
參數取消自動創建的new目錄,其他默認即可,比如:python3 inb4404.py --no-new-dir https://boards.4chan.org/w/thread/2253065
。
OpenDirectoryDownloader(目錄掃描)
https://github.com/KoalaBear84/OpenDirectoryDownloader
安裝: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oalaBear84/OpenDirectoryDownloader.git
cd OpenDirectoryDownloader
# 需要.net依赖,如果没有请先安装
ls *.csproj # 查找该后缀的文件存放位置并导航到该目录从终端打开(我这里是:/home/anon/下载/OpenDirectoryDownloader/src/OpenDirectoryDownloader)。
dotnet build # 构建项目
dotnet run # 运行,按照提示输入url
精簡:
mkdir -p ~/app/OpenDirectoryDownloader/ # 新建目标存放软件的文件夹
cp -r /home/anon/下载/OpenDirectoryDownloader/src/OpenDirectoryDownloader/bin/Debug/net8.0/* ~/app/OpenDirectoryDownloader/ # 将必要的文件移动到新文件夹中(如果net版本不一至自行导航到该处修改为实际路径即可)
# 其他文件可以删掉了
運行(在軟體目錄下):
./OpenDirectoryDownloader
./OpenDirectoryDownloader --url "https://scio.icu/webring/"
open directories目錄掃描工具,支持:FTP(S), Google Drive, Bhadoo, GoIndex, Go2Index (alternatives), Dropbox, Mediafire, GoFile, GitHub
等,注意,這不是下載工具,是獲取目錄信息的工具,可以導出列表為txt文件,而後通過wget等工具下載。
娛樂消遣
遊戲
Steam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
得益於steamdeck和proton,越來越多的遊戲可以在直接linux下玩。linux下玩遊戲再也不是偏執狂行徑了!
在steam的設置「兼容性
」選項卡中勾選「为其他所有产品启用steam play
」,即可。但這樣會被允許下載所有遊戲,建議預先到protondb搜索想玩的遊戲在linux下的兼容性及是否需要額外添加啟動參數或特殊操作來優化性能。
- 啟動參數:「庫」里查看 目標遊戲界面 右側的「設置」中「通用」選項卡內。
通過steam直接安裝的遊戲(原生支持或proton支持):
※ 極限競速:地平線 5
- 原生支持linux但對nvidia顯卡不友好,有閃退、無法進遊戲的故障,將顯卡驅動版本升級至550也無解,然後看社區討論找了一個參數「
PROTON_HIDE_NVIDIA_GPU=1 PROTON_ENABLE_NVAPI=0 %command%
」,一開始用了個很長的參數能玩但加載很慢,這個還行。不過我這個顯卡(1070)本身就是二手顯卡,也不管三四十度還是五六十度,這顯卡風扇都轉幾圈停一下,75幀2k有些卡頓,但勉強能玩。
※ Muse Dash
- 無需添加啟動參數,完美運行。
※ 植物大戰殭屍
- 直接玩會非常卡頓,按照:https://www.protondb.com/app/3590#qFmv1xsjp8 所示操作即可。
※ DJMAX RESPECT V、Malody V
- 雖然但是,下落式的我就手機上勉勉強強玩玩,電腦上根本晚不來,不協調,一直想練練,但想幹的事太多了。
※ BattleBlock Theater、Hollow Knight
※ Skullgirls 2nd Encore、BlazBlue Cross Tag Battle
Lutris(win模擬器)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lutris
如果通過steam平台玩遊戲,記得也勾選「启用steam play
」,不然會報錯「無效平台」。
osu!
一開始挺卡的,但經過官方的不斷優化,目前倒是能流暢遊玩,沒有其他問題了(osu!(lazer))。
輔助工具
媒體播放器
MPV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mpv
好用,配上快捷鍵該有的功能都有還簡潔,但總覺得缺點什麼,默認設置也不人性化(比如不保存歷史記錄,當然在隱私偏執狂眼中是好設置就是了)。
SMPlayer
https://www.smplayer.info/zh/downloads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smplayer
熟悉的味道,還是聽好用的,不過默認視頻播放器還算mpv……
vlc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vlc
還是需要備一個vlc,如果是win端還得加個potplayer
DeaDBeeF(音樂)
https://deadbeef.sourceforge.io/download.html
當foobar2000替代品用的,轉碼比較方便,播放上就有些平淡了。
媒體管理
Jellyfin(自託管流媒體庫)
服務端:https://hub.docker.com/r/nyanmisaka/jellyfin
客戶端:https://flathub.org/apps/com.github.iwalton3.jellyfin-media-player
http://127.0.0.1:8096/
nyanmisaka版在解碼上做了優化,備受國人推崇,在unraid中我也是使用該版本,但假設到本地上,我感覺無所謂了,雖然仍舊是安裝此版,但並未設置硬體解碼。
MusicBrainz-Picard(音樂元數據)
https://picard.musicbrainz.org/
好用,沒啥可說的。
Music Tag Web(音樂元數據/字幕)
https://github.com/xhongc/music-tag-web
如果只是要獲取專輯、藝術家等普通元數據用MusicBrainz-Picard還是方便點,這個我主要是用來從國內平台獲取帶時間戳的歌詞,但有一些小問題,比如覆蓋原來的元數據、匹配不準確也寫入了元數據等有問題卻又不好排查的情況,現在不知道修繕或新增功能(如跳過已有對應元數據的文件等可選項)了沒有。
最開始用 音樂標籤(MusicTag)是因為foobar2000漢化版(這個或這個)中內嵌了這個工具,看介紹應該是某個酷安老哥弄得,還有一個安卓版本,應該沒linux版本,主要是可以從國內平台(網易/qq/酷狗/酷我)獲取元數據信息,包括含時間戳的歌詞(time-synced lyrics),因為現在日用windows,而bottle/虛擬機並不好用,來回切系統又太麻煩,找了下找到了這個web版的,支持網易、咪咕、qq、酷狗源,唯一的缺點可能是界面是那種「經典」的扁平化設計。老外有個Musixmatch平台,但似乎是付費的?能用就不折騰了。
其他
QEMU(虛擬機)
※ 需要事先在bios/uefi頁面啟用虛擬化。
apt-get install qemu-system # 安装qemu服务
qemu-img create -f qcow2 win10.qcow2 70G # 创建虚拟硬盘
qemu-system-x86_64 -hda win10.qcow2 -cdrom /path/to/windows10.iso -boot d -m 10G -smp 8 -enable-kvm -vga qxl -net nic -net user # 通过下载的.iso文件,分配10GB RAM、4个cpu核心,通过刚才创建的虚拟硬盘启动
# ————
qemu-system-x86_64 -hda win10.qcow2 -m 10G -smp 8 -enable-kvm -vga qxl -net nic -net user # 启动虚拟机(去除iso文件、)
# 如果安装ps等软件时提示需要sse4.2及以上版本的依赖,则添加:【-cpu host】参数。
# ————
qemu-img resize win10.qcow2 100G # 扩充虚拟硬盘
Scrcpy(手機投屏)
https://github.com/Genymobile/scrcpy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scrcpy
投屏:
- usb連接手機(記得授權)後可以直接輸入命令:
scrcpy
投屏手機; - 或在連接手機後輸入:
adb tcpip 5555
開啟目標設備的該埠,便可拔掉數據線使用:adb connect 192.168.50.134:5555
(設備的區域網IP及開放的埠)命令通過無線網連接設備,然後正常運行:scrcpy
命令投屏手機,這過程中只有開啟設備埠時連接至電腦即可。埠啟用效力直至手機關機(或以其他方式關閉埠)、連接設備效力至網絡變動。 - windows平台下手機的聲音也會被電腦接管,但linux(linuxmint)平台下仍舊是手機本體在發聲,啟動參數無效,未來版本或可糾錯。
使用:
- 本質上還是投屏軟體,可以用滑鼠模擬手指進行操作,中鍵(Linux)、右鍵是返回;
- 鍵盤(ctrl+v等基礎的快捷鍵有效,但無法用來碼字)、粘貼版等不互通,如需高級設置請自行檢索關鍵詞參閱更多信息,我沒這個需求。
CyberChef(編/解碼工具集)
https://hub.docker.com/r/mpepping/cyberchef
192.168.50.25:8000
雖然但是我還是更習慣直接搜谷歌 xxx to xxx
。
Tor Browser
https://www.torproject.org/download/
遺憾之作
※ 不能在linux上用,或沒有windows上好用的工具(包括還沒找的)。
- ABBYY FineReader:據說有linux版本,但不知道有無破解方案。
- Microsoft Office 2013:excel用習慣了,還是挺好用的。
- Duplicate Cleaner:查重工具。
- Everything:文件搜索工具,替代品如 Linux Search Everything 待驗證。
- EmEditor:大文件文本編輯器,windoews上的神器啊。
- FastStone Capture:截圖工具,替代品用著還沒這個順手,觀察中。
- FastCopy:複製工具,無視字符長度限制還是很好用的,輕量化,免費,該有的編輯功能也都有。
- LTFS configurator:太複雜了,懶得折騰,因為經濟問題,我也準備荒廢大規模的項目備份了。
- Victoria HDD/SSD:硬碟檢測,檢查有無壞道什麼的還是挺好用的。
- IDM:下載工具,不過它的鏡像網站功能有些問題,而且郵件詢問官方說也不準備更新維護這個功能,真要拋棄也不是什麼問題。
- oCam / ScreenToGif:輕量化錄製視頻/gif工具。
- NeatReader:文檔閱讀器,有webui,但肯定不如本地好用,不過我平時根本不看書,也無所謂,懶得找替代品 https://www.neat-reader.com/webapp#/
- BCompare(文件同步):破解:https://www.cnblogs.com/bluestorm/p/10259441.html 、https://www.cnblogs.com/zhibei/p/12095431.html,但經常失效,尤其是我就偶爾(每個月一次左右)用一下,每次用都得重新操作一遍,正版又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