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linux系統

出自Wired
於 2024年12月30日 (一) 14:15 由 Scio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导入1个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Linux,有人談之色變,認為其只有專業的IT從業者才能駕馭——這是刻板印象!

  以我為例,當我日常沉浸的瀏覽器、文本編輯器及各種工具都是跨平台或有其他平台替代品時,當linux系統[0]使用的窗口管理器/桌面環境[1]與win/mac並無邏輯上的區別時,我幾乎是無縫銜接到了linux[2]。不同的Linux系統大同小異[3],對於非專業從業者來說最大的區別便是包管理器的命令不同[4]、默認附加的桌面環境不同。

  從技術上說,沒有任何的問題;有問題的是生態,(在不考慮虛擬機的情況下)或許您依賴的工具並不被支持,例如遊戲[5]、具有壟斷地位但不思進取的軟件[6]。所以我並不推薦您盲目的使用linux,哪怕是雙系統,如果您只是安裝了linux系統但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還遠離了熟悉的win/mac生態,可能只是將您從linux的路上越推越遠,需求才是可持續化發展的動力源。

  您可以從後續的文章中了解使用的基於linux系統的工具或服務,衡量其於您的作用與拋棄win需要捨棄的東西再做決定,更多關於linux的,我未來或許會寫一些文章,但不是最近。


0 桌面版及服務器版

  • Linux系統經常被分為這兩種不同的類型,簡單來說,桌面版便是為用戶日常使用服務的,預裝了圖形化界面及很多工具,而服務器版則是用作生產用途,默認不附加桌面環境和很多組建,為節省資源做了一些優化以便於節約服務器性能(但也可以手動安裝桌面環境,只是沒這個必要)。
  • 本文在談論桌面版。

1 窗口管理器與桌面環境的區別:

  • 簡單來說前者只是負責組織窗口的工具,而後者則是包括其在內還具有一系列配套組件,如文件管理器、系統設置提供的各種功能;
  • 窗口管理器也可通過拓展或插件實現相同或類似的功能,只是從功能及定義上被桌面環境包括,本身是可以替代桌面環境的(參考: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desktop-environment-and-a-window-manager)。
  • 桌面環境:流行的有:kde、cinnamon(linuxmint發行團隊專為其設計的桌面環境,我就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它才用的linuxmint)、gnome(ubuntu發行版默認附加的)等,其操作邏輯及布局與windows並不太大區別,理論上能很快適應。注意:桌面環境可以自行選擇,我使用linuxmint+cinnamon的原因只是兩者原生配套而已
  • 窗口管理器:可以簡單劃為「平鋪」及「浮動」兩種性質。
    • 浮動:前面說明的桌面環境所提及的均為浮動式,簡單來說便是窗口可以堆疊,windows及mac亦是如此;
    • 平鋪:只能相鄰並排/列,只是可以調整所占區域尺寸。
      • 平鋪式如經典的i3、新興的Awesome,它們也支持切換為浮動式,但總體來說為平鋪而設計,若無平鋪需求或許其他桌面環境才更適合。
      • 拋開平鋪式大都需要調教(哪怕是抄作業)才能符合心意外,應先知曉使用場景。可以訪問它們的官網查看其他用戶提供的截圖,使用平鋪式的用戶大都只使用三個以內(或多個重複的)的窗口,因為性質在此,不適合處理複雜或經常需要變動窗口及窗口尺寸的場景,大多為程序員或某些行業的從業者,只需要一個編輯器及瀏覽器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需求,如果有其他用途則在新的工作區處理。至少這不適合我,我經常嘗試各種軟件,打開十數個窗口,通過讓A窗口遮蔽B窗口的無用區域來提高屏幕利用率等等。

2 我切換系統的過程:

  • 起初我還是win/linux雙系統以備萬一,而自在Linuxmint安裝了Photoshop CC 2017 For Linux 後windows也很少打開了,只有偶爾想玩遊戲時才使用windows。
  • 這款PS雖有些性能問題(渲染滯後操作一步)但對我的需求而言無傷大雅, 另一款photoshop-CC2022-Linux亦能正常安裝但以菜單欄為主的許多中文字符無法正常顯示;至於GIMP是與之功能、邏輯類似但操作完全不同的編輯器,考慮adobe的體量及ps的一套快捷鍵/界面/操作的通用性來說,我不是很想從頭了解GIMP。

3 Linux系統間的關係

  • 簡單來說便是從Linux內核中延伸出了一堆系統,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基於已有的發行版二次開發/重構而來,可參考此圖譜:Linux_Distribution_Timeline.svg
  • 至於什麼「ubuntu穩定版不如debian測試版穩定」之類的系統笑話,不是我們新手需要在意的。

4 包管理器:

  • 不同系統也可以安裝並使用其他的包管理器,但不同的包管理器大都是為不同的系統(及衍生版本)專門設計的軟件庫,包括了需要的依賴及各種配置,亂用自然會遇兼容性問題。以體量和維護的積極度簡單來說apt(debian系/ubuntu系)、Pacman/aur(archlinux)、Nix(nixos)更適合做個人PC用途,apt是體量優勢、aur是社區優勢、nix是管理優勢,DNF(Fedora/RHEL)適合服務器等商業用途。
  • 但也有一些包管理器是不依賴於系統的、獨立開發的,主打一個兼容性,例如Flatpak、Snap。

5 Linux下玩遊戲:

  • 得益於steam旗下產品steamdeck(基於ArchLinux)及proton,linux下玩遊戲再也不是偏執狂行為了,可兼容性問題仍舊不容小覷,且受益者多為單機遊戲,對於大型遊戲還是windows更舒服。

6 那些不思進取的人:

  • 微信只支持 統信UOS 版,這是什麼系統呢?簡單來說它確實使用linux內核,基於debian/ubuntu,也使用.deb格式的軟件包,但它是面向於政府機構/企業的系統,其發行的軟件為自身做了特殊的適配,就像wps替代msoffice,版權過期的win xp太過老舊,相關企業需要一個跟的上時代的國產系統替代windows,並不適用於普通用戶。
  • 與之呼應的是QQ都有正兒八經的Linux版,且微信在24年3月更新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web套殼。雖然可以用其他方式安裝,但難免有兼容性及安全性問題(有人移植/重構,例如aur/rpm,debina系理論上可以直接安裝+簡單修改使用但我平時不用微信沒打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