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linux系统

来自Wired
Scio留言 | 贡献2024年12月30日 (一) 14:15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关于Linux,有人谈之色变,认为其只有专业的IT从业者才能驾驭——这是刻板印象!

  以我为例,当我日常沉浸的浏览器、文本编辑器及各种工具都是跨平台或有其他平台替代品时,当linux系统[0]使用的窗口管理器/桌面环境[1]与win/mac并无逻辑上的区别时,我几乎是无缝衔接到了linux[2]。不同的Linux系统大同小异[3],对于非专业从业者来说最大的区别便是包管理器的命令不同[4]、默认附加的桌面环境不同。

  从技术上说,没有任何的问题;有问题的是生态,(在不考虑虚拟机的情况下)或许您依赖的工具并不被支持,例如游戏[5]、具有垄断地位但不思进取的软件[6]。所以我并不推荐您盲目的使用linux,哪怕是双系统,如果您只是安装了linux系统但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还远离了熟悉的win/mac生态,可能只是将您从linux的路上越推越远,需求才是可持续化发展的动力源。

  您可以从后续的文章中了解使用的基于linux系统的工具或服务,衡量其于您的作用与抛弃win需要舍弃的东西再做决定,更多关于linux的,我未来或许会写一些文章,但不是最近。


0 桌面版及服务器版

  • Linux系统经常被分为这两种不同的类型,简单来说,桌面版便是为用户日常使用服务的,预装了图形化界面及很多工具,而服务器版则是用作生产用途,默认不附加桌面环境和很多组建,为节省资源做了一些优化以便于节约服务器性能(但也可以手动安装桌面环境,只是没这个必要)。
  • 本文在谈论桌面版。

1 窗口管理器与桌面环境的区别:

  • 简单来说前者只是负责组织窗口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包括其在内还具有一系列配套组件,如文件管理器、系统设置提供的各种功能;
  • 窗口管理器也可通过拓展或插件实现相同或类似的功能,只是从功能及定义上被桌面环境包括,本身是可以替代桌面环境的(参考: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desktop-environment-and-a-window-manager)。
  • 桌面环境:流行的有:kde、cinnamon(linuxmint发行团队专为其设计的桌面环境,我就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它才用的linuxmint)、gnome(ubuntu发行版默认附加的)等,其操作逻辑及布局与windows并不太大区别,理论上能很快适应。注意:桌面环境可以自行选择,我使用linuxmint+cinnamon的原因只是两者原生配套而已
  • 窗口管理器:可以简单划为“平铺”及“浮动”两种性质。
    • 浮动:前面说明的桌面环境所提及的均为浮动式,简单来说便是窗口可以堆叠,windows及mac亦是如此;
    • 平铺:只能相邻并排/列,只是可以调整所占区域尺寸。
      • 平铺式如经典的i3、新兴的Awesome,它们也支持切换为浮动式,但总体来说为平铺而设计,若无平铺需求或许其他桌面环境才更适合。
      • 抛开平铺式大都需要调教(哪怕是抄作业)才能符合心意外,应先知晓使用场景。可以访问它们的官网查看其他用户提供的截图,使用平铺式的用户大都只使用三个以内(或多个重复的)的窗口,因为性质在此,不适合处理复杂或经常需要变动窗口及窗口尺寸的场景,大多为程序员或某些行业的从业者,只需要一个编辑器及浏览器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如果有其他用途则在新的工作区处理。至少这不适合我,我经常尝试各种软件,打开十数个窗口,通过让A窗口遮蔽B窗口的无用区域来提高屏幕利用率等等。

2 我切换系统的过程:

  • 起初我还是win/linux双系统以备万一,而自在Linuxmint安装了Photoshop CC 2017 For Linux 后windows也很少打开了,只有偶尔想玩游戏时才使用windows。
  • 这款PS虽有些性能问题(渲染滞后操作一步)但对我的需求而言无伤大雅, 另一款photoshop-CC2022-Linux亦能正常安装但以菜单栏为主的许多中文字符无法正常显示;至于GIMP是与之功能、逻辑类似但操作完全不同的编辑器,考虑adobe的体量及ps的一套快捷键/界面/操作的通用性来说,我不是很想从头了解GIMP。

3 Linux系统间的关系

  • 简单来说便是从Linux内核中延伸出了一堆系统,其中絕大多数都是基于已有的发行版二次开发/重构而来,可参考此图谱:Linux_Distribution_Timeline.svg
  • 至于什么“ubuntu稳定版不如debian测试版稳定”之类的系统笑话,不是我们新手需要在意的。

4 包管理器:

  • 不同系统也可以安装并使用其他的包管理器,但不同的包管理器大都是为不同的系统(及衍生版本)专门设计的软件库,包括了需要的依赖及各种配置,乱用自然会遇兼容性问题。以体量和维护的积极度简单来说apt(debian系/ubuntu系)、Pacman/aur(archlinux)、Nix(nixos)更适合做个人PC用途,apt是体量优势、aur是社区优势、nix是管理优势,DNF(Fedora/RHEL)适合服务器等商业用途。
  • 但也有一些包管理器是不依赖于系统的、独立开发的,主打一个兼容性,例如Flatpak、Snap。

5 Linux下玩游戏:

  • 得益于steam旗下产品steamdeck(基于ArchLinux)及proton,linux下玩游戏再也不是偏执狂行为了,可兼容性问题仍旧不容小觑,且受益者多为单机游戏,对于大型游戏还是windows更舒服。

6 那些不思进取的人:

  • 微信只支持 统信UOS 版,这是什么系统呢?简单来说它确实使用linux内核,基于debian/ubuntu,也使用.deb格式的软件包,但它是面向于政府机构/企业的系统,其发行的软件为自身做了特殊的适配,就像wps替代msoffice,版权过期的win xp太过老旧,相关企业需要一个跟的上时代的国产系统替代windows,并不适用于普通用户。
  • 与之呼应的是QQ都有正儿八经的Linux版,且微信在24年3月更新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web套壳。虽然可以用其他方式安装,但难免有兼容性及安全性问题(有人移植/重构,例如aur/rpm,debina系理论上可以直接安装+简单修改使用但我平时不用微信没打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