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與管理/實體資源數字化
您可能需要用到的東西:
- 若干袋子/盒子用於存儲各類物品;
- 打印機(或手機作為平替);
前言
因為居住地點不穩定、持有的實體資源逐漸增長而可支配空間並未變化、尋找及整理的繁瑣度、居住空間價格昂位等因素,維護實體資源的成本太高,對於非具備紀念意義的物品,我更傾向於將之數字化——自然,並不適用於所有實體資源。
本文將「實體資源」定義為:現實中切實存在的物品。可以按性質劃為:工具性、文件性;亦可繼續按重要程度劃為必要的、可捨棄的。
當然,實際操作中有很多難以歸類的,如:為興趣而購買的影視DVD/BD,它不必要又絕非「廉價」,甚至於很多人而言,承載着美好回憶的興趣類物品遠比身份證等生活必須物更重要。但本文對實體資源的定位意不在為您辨別物品的重要性,而只是辨別其必要性,例如,當您發生不得不攜帶少量物品移動而拋棄其他所有物品時,您會攜帶什麼?——防患於為然很重要,儘管一輩子或許都用不上,但這也正是備份的意義。
以我為例舉一個極端境況下的反應,當「災難」發生時,我只會攜帶硬盤(以及保存着重要數據的非磁性介質存儲的光盤),如果有裕余,我會拆卸系統盤,然後?除了隨身攜帶的手機外,就沒有然後了,這就是我的全部家當,其餘的一切都是可捨棄的。我將圍繞此做出一系列的布置,比如我正式用來存儲數據的有9塊16TB硬盤,2塊4TB硬盤,我要準備相應數量的硬盤專用的緩衝盒用於緊急狀態安全攜帶它們。——這就是本文的核心,定義哪些物品是重要的,哪些物品是可以捨棄的,並圍繞重要物品做好可移植、便攜的充分準備。同時對所有能數字化(文件性)的實體資源進行數字化,但要注意,「實體資源」概念與我核心文檔中的「實體資源」目錄的範疇不同,前者泛指所有實體物件,後者特指我所擁有的以娛樂玩物為主的東西(考慮到我並未成家所擁有的實體資源除了身份信息相關的便是玩具)。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重要程度度的物品的存儲位置,以便於緊急狀況下可以不落下重要物品。但對於實體資源本身我只介紹至此,本文側重於實體資源中可數字化的部分,尤其是各類操作手冊、說明書(注意我並不盲目的手動抓取,因為很多產品的官網提供了掃描版本,我再自己掃描很費功夫)。
文件結構
3-實體資源 部分根目錄參考:
├── 0-驅動
├── 0-說明書
├── 1-電腦及相關物
│ ├── 0-NAS
│ │ ├── 0-硬盤順序
│ │ └── 第二台NAS
│ ├── 1- 磁帶機
│ │ ├── 產品外觀
│ │ ├── 軟件截圖
│ │ └── Windows驅動
│ ├── 3-硬盤相關
│ │ ├── 2021-09-17 全新東芝1T紅盤
│ │ ├── ……
│ │ └── 2024-10-12 第四次16T硬盤車
│ ├── 5 -顯示器相關
│ │ ├── 顯示屏支架
│ │ ├── 顯示器_閒置雜牌劣質色彩
│ │ └── 顯示器_MSI-2K
│ ├── 耳機_原道
│ ├── 防潮箱
│ ├──防藍光眼鏡_京東京造
│ ├── 光貓_出租屋 移動
│ ├── 光貓_家中
│ ├── 路由器
│ ├── 顯卡_GTX1070和GTX650
│ ├── 硬盤收納保護箱
│ ├── 噪音監測
│ ├── 桌子_家中
│ ├── TF卡_128GB
│ ├── U盤_SSD固態
│ └── UPS_雷迪司
├── 1-生產力相關物
│ └── 打印機_Lenovo_M7216NWA
│ ├── 0-其他附加內容
│ │ └── Linux驅動
│ ├── 驅動光盤
│ └── 外觀
│ ├── 墨粉盒
│ └── 硒鼓
├── 2-樂器及相關物
│ ├── 電吉他_Farida_F-5020MWH
│ ├── 耳機_ATH-M50x
│ └── 音箱_KATANA-50_MK2
├── 2-手機及相關物
│ ├── 夏普核輻射測試手機
│ └── Pixel_7_Pro
├── 3-娛樂及相關物
│ ├── 0-osu!輔助
│ │ ├── 鍵盤_SayoDevice_O3C_OSU
│ │ ├── 數位板_Wacom_CTL-472
│ │ │ ├── 包裝
│ │ │ ├── 機身
│ │ │ └── 贈品
│ │ └── ous!掛牌
│ └── A-手柄
│ ├── 盜版Xbox
│ └── 正版XBOX
│ └── 外包裝
├── 4-書籍
├── Y-NSFW
└── Z-捨棄或一般物
├── 床上蚊帳橫杆大概方位
├── 電飯煲_內膽規格
├── 撓頭帝國頭像美元
├── 數位板_高漫1060PRO
├── 小型國際象棋
├── 摺疊沙發
├── de.pepper
└── GiffGaff
如結構所示,在我擁有的為數不多的玩具的情況下,主體按照屬性分類,主要目的是保存實體資源的外觀、附加文件的電子版本,對於需要組裝使用拆卸保存的即便沒有說明書亦可透過外觀記錄其成品形態。
其他細則
特殊文件夾
- 設「驅動」、「說明書」,比如對於一般家電(如電風扇)的隨附手冊便無必要電子化,但如果涉及到有一定學習成本的組裝或需要的電路圖、規格表等內容,便有備份價值,但對於此類內容,歸屬於「說明書」文件夾內,而不是新增一個實體資源項目文件,驅動亦是此理。
- 「捨棄或一般物」用於兜底。
文件命名
對於無特殊意義的,用其自身的標題或屬性命名,例如參考手冊、文件手冊、xx組件的名稱;但對於具有時效或背景差異的,建議保留時間戳,用於大概標記當時情況發生的背景,例如音箱的底噪聲音演示保留記錄時的時間;對於非常規渠道來源的文件,保留原始文件名以便於日後追溯,例如第三方下載的驅動名。
產品及產品手冊
數字化內容:工具性實體資源附加的文件性資源,例如產品手冊/說明書、光盤內容,同時包括了工具本身(及附加組件)的機況、外觀等信息。
以外置存儲設備為例,若不強行下載官方手冊,則無任何具有價值的文件性資源可保存,但實體資源本身標籤攜帶的信息具有價值(序列號、規格表等),則具有拍攝/掃描的價值;同理,其他冷門硬件的序列號及型號、外觀信息都是值得記錄的一部分用於日後尋找同類產品;但如轉接頭等功能單一,替代品眾多,無特殊意義的則完全可選,我個人不建議掃描合集(聚合所有內容一併拍照,含盤點實體資源的意圖)以外的數字化,因為我們雖然有空間,但也要杜絕沒必要的浪費。 但配置文件性質的內容不存放此處,例如路由器內的黑白名單,而是在專門的記錄及恢復硬件設備的文件包中,此處的性質是數字化實體資源,而非圍繞實體資源的數字信息收集。當然也會酌情保留與其強相關的參數信息,例如對電腦設備的噪音監測數據、官方提供的非購買附加的其他系統驅動。對於配置類文件但存於此處的也非個例,因為很多我都沒開始整理,但根據設計,它們不應在此處。
在掃描之前,我更傾向於前往產品官網尋找相應資源、向客服索要電子版本的文檔,若能找到便簡單對比下是否有版本差異,若無則省去手動掃描。
以購打印機
Lenovo M7216NWA
為例:到手後拍攝產品主體(顯示型號)、各部件展開後的樣貌、附加組件如硒鼓及粉盒的外觀(顯示型號);隨附有文件性資源:安裝指南、安全手冊、光盤、裝箱清單……於官網對應的產品頁下載數字版手冊、掃描無電子版本的內容(如光盤封面)。最終本地文件結構:打印機_Lenovo_M7216NWA.html 其中.info是注釋文件,它解釋了文件來源(同時包含了關鍵的文件名等信息),尤其是手動尋找的資源,當遇到緊急情況,只需要複製所有.info文件(通過腳本)便能了解如何復刻這些文件。
實體資源及事件差異
性質分離不只針對於被數字化的資源,還針對於附着資源,例如產品的非官方驅動,是完整使用產品的基礎工具,屬於產品的附加資源;但因產品而引發的事件,例如申請保價、參與某項活動的照片、意外(而非自身缺陷)導致產品損壞,則屬於對應事件,否則將無法處理跨產品的內容歸屬。
- 對於產品的附着物,例如音箱的藍牙接收器,在僅有一個音箱、一個藍牙接收器,且後者為前者附贈時,後者屬於前者的子集;
- 屬於產品的附着物,但當具備多個音箱、接收器(相互兼容),則接收器應當成為新的實體資源部分。但如果只是實際用途單一可初始便具備強兼容性的,例如u盤、外置存儲設備、接頭轉換器則應當有單獨的產品/系列文件夾,例如轉換器文件夾內包括各自類型的轉換器,PC文件夾里包含電腦主機、顯示屏的相關零部件。
案例以補充說明:
- 文件性的實體資源「中國銀行一類卡開卡客戶聯」掃描件我並未歸附此處,因為它本身不包含提供有效信息的屬性,並且它與事件「開萬事達借記卡」強關聯,並一道歸於「2-事件記錄」,其實它們也可以歸於此處。具體如何處理,我個人持有「文件名應當充足表明它是何物,如若不能,那大不了多訪問另一個相近含義的文件夾」的意見,而不是使用標籤文件管理器、硬鏈接徒增隨時間推移消耗精力會變多的整理成本。
被捨棄的內容
- 保修單:很多產品都會附帶,但因為我並未實際上用過、內容多為模板或免責聲明等原因,都是將之視為白紙,甚至不願數字化(除非它具備特殊價值或用途)。
- 合格證:大多數產品的合格證都無用,但諸如電車的合格證卻關係着是否能上牌照,在遺棄合格證之前,請先了解其是否有附加價值。
- 發票:同合格證,發票/收據於我並無用途,但如果您有報銷、抵稅、做憑證等用途亦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