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與管理/軟硬件篇

出自Wired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存儲介質

機械硬盤

硬盤價格參考表(於2023-03-26記錄,默認垂直盤(CMR)[1]
品牌 容量 來源  價格 備註
東芝紅盤 1TB 京東 278元 購買記錄是244元。 新盤賣價已不可做參考
西數紫盤 4TB 京東 549元 購買記錄是兩塊1003。
西數企業盤(HC550) 16TB 淘寶 1499元 南(南京樊多)北(北京硬盤之家)兩家均為授權店,質量相對有保證,我是在前者買的。
西數企業盤(HC550) 16TB 拼多多 700-900 元 我沒有在多多買過,在多多買的一般是領了大券,而我沒領到過。
西數企業盤(HC550)【礦盤】 16TB 個人渠道 900+元 不建議無經驗基礎自行購買二手盤,除了接手可信源退坑而出的硬盤外,可以嘗試找有一定口碑的個人車,如:青木硬盤[2],賣的帶保礦盤(具體看說明)、支持掃壞道郵費aa退換貨、不包郵(順豐到付),比其他二手渠道價格高些,看個人取捨;如果文檔內沒有可用車,可以私信問車主,有時有些硬盤不開團而是發私車。
  • 2024-10-06補充:硬盤行情愈發不樂觀,新盤授權店的賣價高居1.9k+不落,礦/二手盤因挖坑浪潮已過,顧慮硬盤體質也是不敢輕易上車。
  • 如果您在國內,可以私聊青木硬盤,私車似乎常年都有,價格1k-/塊,除了可能無保(或很快到期)外與開車待遇一致(只指路不背書);您在國外,可以嘗試如下項目:Disk Prices on eBayDisk Prices (US)ShuckStop/(因亞馬遜關閉API訪問權限暫失效)

※ 默認以 HC550 16TB 為例,除了噪音(相對高低之分)、礦盤(企業與普通之分)外,描述皆通用。

新舊:而且現在市面上的硬盤除授權店外默認都是礦盤所謂的「全新盤」都可以視為「清零盤

體質到手慢掃便知質量(慢掃工具:Victoria)。

  • 注意在掃描前卸載/刪除卷,不然可以被資源管理器索引到的話,(操作觸發系統索引目標硬盤時)會干擾掃描,爆很多「壞道」。
  • 如果有壞道或高延時道日誌里有記錄位置編號,結束後復掃一遍如果沒問題就是沒問題,有問題聯繫賣家即可——當然前提是和賣家協商好退換貨標準(尤其是多少ms算高延時)。

質保

  • 永遠記住,店保/個人保 = 無保。
  • 必須能在官網查序列號獲得到對應信息,且是國行才能自行送保。
  • OEM盤均無保,OEM盤是面對企業的,通常是隨附企業產品(如伺服器/工作站/成品主機)一同出售,由企業為客戶負責質保,此類硬盤流到個人手裏是沒有質保的。
  • (假定hc550 16TB)有保+無高延時道的盤價格900-1000都挺好,如果無保+無壞道盤,700-900可以自行考慮。

噪音:任何硬盤都有噪音,最多相對高低,不要想着無噪音;不用的時候也發出炒豆子聲音[3]也是正常的。

  • 且不同人對噪音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我就受不了nas硬盤和散熱風扇的聲音,但是此前鎮上工作時宿舍用的窗機轟鳴的聲音我反倒能受得了(「不得不忍受」與「能不忍受」的心態區別影響多大暫不知情),這個是非常主觀的因素。
  • 相對來說,轉速越高噪音越大(一般都是7200轉,sas盤轉速高點,價格也相對低些)。
  • (假定16TB)希捷的盤比西數的盤噪音相對小些(仍不可忽視),整體性能也高一些,同樣的價格也高10-20%。只是存儲目的非富哥的話,硬盤一多都要上nas放屋外或專門做相關措施的,所以基本可以忽略這點優勢,錢多另說。

購買:較為重要資料的存於全新硬盤,一般資源可上二手。

  • 嘗鮮第一塊可以上4TB硬盤;根據經濟力和需要第二塊可以選擇上4TB或是直接上16TB硬盤。
  • 第三塊就一定要上16TB硬盤,不考慮出售或特殊用途就不要再上4TB硬盤了。不然就只能多出一堆用嫌小,不用嫌浪費的盤。
  • 我作為數據收藏癖患者,覺得性價比最高的也就是4TB和16TB,中間級別的硬盤除非盤位多或者實在是經濟受限,儘量不要考慮。
  • 往後都可以上16TB硬盤,如果實在是有錢,可以上18TB的硬盤。不過要注意,除了性價比外(但硬盤價格是一回事,盤位價格又是另一回事),18TB及以上容量的硬盤在一些老舊的硬件上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

 

Lto磁帶

由于各种原因,磁带机暂停使用,请参考其他人写的相关文章[4][5][6],本章节内容仅承载部分手稿,以待未来修正,勿做参考。

價格

  • lto5光纖磁帶機鹹魚約1k左右。2024年lot光纖磁帶機普遍降至800左右。

區別

  • 分為光纤(FC)磁带机SAS磁带机,技術區別是接口不同,具體到價格是因為SAS接口的兼容性強,適用範圍自然廣,而光纖口正逐步被淘汰,流出來的二手貨多,價格自然也就貴。
  • 在具體到用戶使用上,什麼接口就買什麼轉接卡,例如PCIE轉光纖卡(搜:FC HBA)就行,閒魚幾十塊錢。

優勢

  • 性價比:磁帶本身價格便宜(例如二手的25-28一盤,但存重要文件建議整點新盤)。
    • 但由於磁帶機本身的價格及時間精力消耗,除了需要不同介質備份數據的強需求外,用於冷備或存儲一般數據,通常需要冷備的數據量達到100TiB及以上才逐漸顯露性價比,但到這個體量後單盤體積更顯小了。
  • 維護:數據「能存儲多久」,與「能安全的存儲多久」不同,機械硬盤也能存儲十年以上,但為了數據安全計,主流說法是建議每隔2-5年通電一次[7],以保持內部零件的正常運轉,雖然通電不麻煩,但2年也不長。而磁帶由於技術的進步,只要能提供適宜的環境,就放在那裏不需要任何額外操作(倒帶是上古時期的事了)——但提供適宜的環境(尤其是溫度)本身也是個劣勢就是了。

劣勢

  • 容量:
    • 所謂「壓縮容量」是基於算法的,也就是如果存儲已經被壓縮過的數據(例如壓縮包、視頻等),則可以忽略它的存在,這是一種商業宣傳手段,甚至有商家看起來一本正經的說着錯誤結論[8]
    • 去除進制轉換的耗損,一盤lto5磁帶僅約1.3TiB,加上預留和冗餘(例如使用winrar的恢復記錄),單盤容量太小。
  • 噪音:磁帶機工作噪音非常大,遠不是硬盤噪音和比的,尤其是安裝了暴力工業扇的磁帶機,一天下來腦子嗡嗡的。
  • 讀寫:磁帶與光盤相似,順序存取數據,刪除只是移除了索引,數據並未真正被刪除,並且再寫入文件也是繼續按順序寫直至寫完這一盤磁帶,無法從中間寫入。只能格式化硬盤以從頭寫入數據。
  • 效率:
    • 操作起來不便,一次只能操作一盒,磁帶庫價格不是個人玩家能想的,性價比更低;
    • 且要小心翼翼的,因為磁帶缺乏隨機讀寫能力(都是從頭遍歷),如果操作頻繁可能導致死機、寫入的文件產生損壞。最好使用專業軟件來管理,但缺乏開源工具[9]
  • 環境:對存儲環境有要求,其中可以使用密封儲物箱+吸濕卡低成本的解決濕度要求,用密封袋等解決單盤進灰塵的問題,但維護溫度要求的電費成本長久來看比較高,而不這麼做尤其是溫差大的天氣下有數據丟失的隱患。
  • 與機械硬盤做冷備只需要偶爾通下電就行不同,磁帶機需要倒帶,

其他

  • 磁帶庫:不是必須的,但可以操作多個磁帶,以提高存儲效率,可價格有時比磁帶機都貴。
  • 使用體驗:
    • 彈出磁帶:
      • 如果正常關閉了映射,且磁帶機未工作中(工作的聲音與風扇噪音很容易分辨),直接按下彈出鍵,ready指示燈會從常亮變為閃爍,等待半分鐘左右即可;如果閃爍了幾下仍舊編程常亮,可以嘗試長按彈出鍵,
    • 現有的問題:
      • 用fastcopy這類的軟件複製,複製完成之後md5校驗不一致(fastcopy軟件里開啟了校驗且設置為md5),雙擊壓縮包也提示文件損壞,此狀態下複製出來的文件亦是損壞的。但是彈出磁帶,重新插入後,又能正常使用,且md5校驗一致。技術原理未知(可能與緩存有關)。
      • 在資源管理起內用windows自帶的複製粘貼功能,有時會卡在99%,控制軟件也無響應,只能強制關機(電腦按正常關機也一直提示正在關機),之後彈出磁帶重新開始。
    • 可參考中文資料及討論稀少。

參考規格

磁帶容量
LTO 代數 發行年份 原始容量 壓縮容量 LTO 代數 發行年份 原始容量 壓縮容量
LTO-1 2000 100 GB 200 GB LTO-6 2012 2.5 TB 6.25 TB
LTO-2 2003 200 GB 400 GB LTO-7 2015 6.0 TB 15.0 TB
LTO-3 2005 400 GB 800 GB LTO-8 2017 12.0 TB 30.0 TB
LTO-4 2007 800 GB 1.6 TB LTO-9 2021 18.0 TB 45.0 TB
LTO-5 2010 1.5 TB 3.0 TB LTO-10 N/A 36 TB 90TB
讀寫兼容性[10]
磁帶機型號 可寫 可讀
LTO-1 LTO-1 LTO-1
LTO-2 LTO-2 LTO-1 LTO-2
LTO-3 LTO-3 LTO-2 LTO-1 LTO-2 LTO-3
LTO-4 LTO-4 LTO-3 LTO-2 LTO-3 LTO-4
LTO-5 LTO-5 LTO-4 LTO-3 LTO-4 LTO-5
LTO-6 LTO-6 LTO-5 LTO-4 LTO-5 LTO-6
LTO-7 LTO-7 LTO-6 LTO-5 LTO-6 LTO-7
LTO-8 LTO-8 LTO-7 LTO-6 LTO-7 LTO-8
LTO-9 LTO-9 LTO-8 LTO-7 LTO-8 LTO-9
磁帶保存、工作和運輸的溫濕度要求[11]
環境 溫度 相對濕度
保存 15 ℃~24 ℃ 40%~60%
工作 10 ℃~26 ℃ 40%~70%
運輸 4 ℃~32 ℃ 20%~80%

雖然但是,我在等lto6降價。

 

光盤

  光盤,例如M-Disc更是宣傳可存儲1000年之久,無論如何,光盤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缺點是單盤體積與讀寫速度的不足,優點是抗電磁干擾、對(相對)惡劣環境更好的耐受性、兼容性。但缺點太致命了,我個人看重的點只是避免雞蛋全放在磁存儲介質的籃子內,需要光存儲介質額外對重要數據上一層保險。

 

存儲方案

NAS

 

雲盤

不建议使用云盘作为存储方案的一部分,而是仅仅用来存储非重要数据或额外备份方式(对于隐私及重要文件需加密)。

百度雲盤

價格:

  • SVIP常年打折178-198元/年;
  • 最多擁有三年會員,若充值後超過三年則無法購買。

空間:

  • 基礎容量5TB,拓展容量參考VIP等級制度(在該等級制度推行前充值過的會員也會計算積分)。
等級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空間 5T 6T 8T 10T 12T 14T 16T 18T 30T

評論:

  • 無會員的限速可以直接視為無法使用;
  • 敏感文件(包括個人私隱文件)請打成加密壓縮包後再上傳;
  • 支持授權10台設備(不計網頁端)登錄,因此可以在酷安等社區發帖合租,市場普遍行情:40/年,2设备/人,基本上可以實現白嫖或低價會員。一般來說會員等級越高價格也可以更高,具體看人。

技巧:

  • 最近網上流行用ce改時間流速的方式繞過百度網盤的限速,可以用但不建議,有秋後算賬的可能性。
  • 分享文件可以通過秒傳連結,原理似乎是哈希值之類的唯一編碼,模擬上傳文件,百度網盤檢測到上傳的文件伺服器內已有,便可「秒傳」至雲盤內,實現繞過分享限制的問題(謹慎使用,正逐步被百度網盤打擊中)。

 

谷歌雲盤

  • 沒用過,待補充。
  • 之前很多教育盤無限空間,但是似有回收之意。

 

微軟雲盤

  • 企業盤(onedrive for business)國內訪問速度還行,但亦沒用過(指用微軟盤存儲),待補充。
  • 企業雲盤如果是大量下載的場景,國內下載容易斷流報錯,下載速度不穩定;個別死活下載不下來不知道是源的問題還是網絡;個別情況下下了一半提示下載完成,讓人防不勝防。國外ip因成本問題不曾試驗。

 

MEGA

付費方案 價格(大約) 存儲空間 流量額度
Free 0 20 GB 5 GB/IP
Pro Lite 350元/年 400 GB 12 TB
Pro I 750元/年 2TB 24TB
Pro II 1500元/年 8 TB 96 TB
Pro III 2250元/年 16 TB 192 TB

評價:

  • 個人認證的吃香第一难看
    • 會員過期會奪回付費而來的空間很正常,存儲的內容超過可用空間時將無法下載和轉存也勉強可以理解,無法刪除文件雖不理解但可以忍,可清空內容就沒得洗了。
    • 在會員過期約30天內會發送1-2封郵件提醒,如果不刪除文件以釋放空間,賬戶就會被鎖定(時間不定),鎖定後將無法執行任何操作,除非通過開通會員使可用空間大於已使用量;鎖定後有45天的寬限期,超時後就會清空賬戶數據。
    • 值得一提的是,新用戶會贈送限時空間,同樣適用於上述政策。
  • mega私隱政策相較於谷歌等主流雲盤要好點,更抗審查,但並不是完全的抗審查,只是比谷歌一流強了點,它這種操作我是實在不理解如何活到現在的。
  • 可以嘗試一些自動化工具實現(多賬戶)自動登陸(注意我並未使用):MegaKeeppy_mega_account_generator

 

實用工具推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功能」僅代表我個人用途,具體見官網。

本地文件管理

功能 軟件 備註 平台 特徵
文本編輯 typora markdown可視化實時編輯器 跨平台 試用
EmEditor 處理大文件效果拉滿 Win
notepad2 alt+鼠標 選區 Win
VSCode 代碼編輯器,支持格式廣泛 跨平台
LibreOffice MS Office的開源替代品 跨平台
文件同步 BCompare 還有文件對比等 跨平台 試用
FreeFileSync 文件夾比較和同步軟件 跨平台 未嘗試
壓縮工具 7z 跨平台
WinRAR 「恢復記錄」功能值得一用 Win 試用
計算哈希 openhashtab 會集成至屬性菜單 Win
md5sum 一般發行版自帶 Linux
文件加密 VeraCrypt 跨平台
沙盒工具 Sandboxie Win
圖片管理 digikam 利用標籤功能組織圖像 跨平台
思維導圖 draw.io 用習慣了非常好,當線條/形狀繪畫版ps用 跨平台
XMind 流行,但我是用不慣
搜索工具 everything Win

遠程文件共享

功能 軟件 備註 平台
FTP FTPRush 跨平台
FileZilla 跨平台
P2P | BT qbittorrent 千種以內好用 跨平台
Transmission 萬種不卡(主要tr分頁顯示,qb原生全都顯示) 跨平台
bitcomet Win
P2P | 共享 DC++ linux可以用:EiskaltDC++LinuxDC++ 跨平台
soulseek 音樂共享,但flac很多人上鎖了 跨平台
Resilio Sync 之前有很多混沌的資源,現在就當個普通的工具吧 跨平台

下載工具

※ 部分下載工具的介紹和使用可以參考:Linuxmint安裝的軟件與工具的記錄#下載工具;其他我未使用過的工具可參考:待驗證內容的下載工具欄。

功能 軟件 備註 平台 特徵
下載管理器 IDM 支持鏡像站點,但官方說不維護了

(自動更換連結為本地連結有些故障)

Win 試用
Aria2 支持bt、FTP 跨平台
Wget 一般發行版自帶,可以鏡像站點 跨平台
wayback machine dl 從IA的存檔中下載站點,但我這裏下載有些問題可能是中文的原因? 跨平台(Ruby)
網站鏡像 HTTrack 有些老了,linux版本的不好用,不支持中文字符 跨平台
ArchiveBox 對於網頁很好用,但對於論壇似乎不怎麼行,另外會默認提交到IA 跨平台(Docker)
商業服務下載 yt-dlg youtube下載,yt-dl的gui版 跨平台
其他選擇:yt-dlp(所支持的視頻/音頻平台已經很廣泛了)、

TartubeClipGrab(支持Vimeo)、cobalt(在線)

BBDown bilibili下載 跨平台
megatools mega雲盤下載 跨平台
streamrip 音樂流媒體下載 跨平台(Python)
tidal-dl tidal下載 跨平台(Python)
知乎助手 下載知乎(可以以作者為單位)文章

舊的用py寫的所以跨平台,不清楚是否有效)

Win/MAC
MapDownloader 地圖下載(支持衛星雲圖)(打包好的win版本) Win

 

參考信息

  1. 機械硬盤(HDD)磁頭PMR、CMR、SMR的區別和選擇:https://cloud-atlas.readthedocs.io/zh-cn/latest/linux/server/hardware/storage/hdd_pmr_cmr_smr.html
  2. 青木硬盤拼車文檔:https://docs.qq.com/doc/DT09LSE14akROdE9v
  3. 用了這麼多年機械硬盤,你聽過它們的原聲大碟嗎?: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q4y1w7Wr
  4. 磁帶機入門指南(基於 Windows 系統):https://zhuanlan.zhihu.com/p/404369011
  5. 如何處理備份磁帶:https://www.dell.com/support/kbdoc/zh-cn/000122049/如何处理备份磁带
  6. Quantum Standalone LTO Drives Documentation Center:https://qsupport.quantum.com/kb/flare/Content/lto/Default.htm
  7. How much time until an unused hard drive loses its data?:https://superuser.com/questions/284427/how-much-time-until-an-unused-hard-drive-loses-its-data
  8. 見對話截圖:https://scio.eu.org/WIKI/图片/互联网漫游/OICSp/photo_2022-11-12_01-29-15.jpg#
  9. 還是有的,比如:YATM,但仍舊缺乏。
  10. 盒帶兼容性:https://www.ibm.com/docs/zh/t-tt-and-t?topic=cartridges-cartridge-compatibility
  11. DA/T 83—2019 檔案數據存儲用LTO磁帶應用規範:https://www.saac.gov.cn/daj/dabzk/202005/3098e2c8406c4c2f8aff3f036558d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