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攻略】RED漫遊與發種回顧
【PT攻略】系列须知:此为我个人经验与感想,适用于新手上路,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玩法,或有不足、纰漏、错误,欢迎补充、纠错、建议。
本文分為上、下、補,三部分。
- 「上」為發種環節,包括前言、準備環節、發布環節。定為主線,通常只需要看這些就足夠了。(後續可能會補充一些特殊類型/情況資源的發布實例)
- 「下」為漫遊環節。定為支線,主要是站點概況和站點的一些特色與現象,屬於我(對站點)的觀察和感想。
- 「補」為小作文環節。通常不需要觀看,但是我喜歡寫,不知道那篇文章起了個頭,止不住了,湊合看吧。
前言
站內擁有另一篇教程,相對來說更加「專業」,和官方化,非常適合作為教程存在,但也因此我根本看不下去,這是我的問題。所以如果你稍微有些經驗,懂些外語,請直接去那篇帖子,客觀來說,那篇帖子信息密度更高,更精練。而本文則想要注重一些新手在意的細節問題。並且按照時間順序去描述一遍流程。目的是為了讓純新手不至同我一樣毫無頭緒。這對有經驗的人並不算友好,畢竟我只是填補了萌新市場的空缺,可能比你懂的少得多,這種較為專業向的本來就不是我擅長的。如果您發現了錯誤描述,可以直接修改本wiki,但是請在提交修改時的確認框內簡單描述一下改了什麼。本文我也會不定期(不過既然成文了,我就不專門想着它,更新也會很慢很慢)更新,填補一些支線部分。
本文亦面向於萌新,但請注意,我至今在發種時,仍要多種渠道反覆對照,填寫的信息反覆檢查。我的目的是給同我一樣的萌新減少些我所遇到的困惑,不至於茫然無措,幫助您完成從0到1的台階,而不是讓您為了用戶組的權限去濫發。
請在實際發種前認真閱讀RED站內的相關規則和WIKI,為自己和自己的賬戶負責!
由於觸及到了一些公開的資源源,這不是什麼秘密,反而是十分「熱門」的東西,但絕對不適宜於公眾,請勿轉載本文,你要知道,拓展任何一個盜版資源來源,都是給它增加關停的風險。路過的管理團隊覺得不適合直接刪掉相關描述即可。
準備環節
資源來源
轉載
-- red作為目前的音樂站老大哥,要從其他同類站點轉載比如OPS,需要費很多時間精力去排查,實際能轉的種子很少很少。而對於一些專精類站點,尤其是越小眾越容易轉載 --
推薦特色音樂站:metal-tracker(金屬樂,開放註冊,不過有些逼捐意味,下載需要等待一分鐘)、jpopsuki(亞洲音樂)
其他推薦但我個人沒有帳戶無法實驗的:lztr(古典、ost,但注意古典音樂對簡介、元數據信息等要求繁瑣,不建議輕易嘗試)、KrayTracker(朋克、搖滾、雷鬼)、metal.iplay(金屬、搖滾,開放申請,但我申請了沒回音)、d3si(印度次大陸無損音樂)、TranceTraffic(電音)……
不推薦(因為難找可發資源,實用性強,用來發種效果一般)但可以用的:soluseek(p2p工具,至今仍是我除國內音樂平台解析工具外主要的音樂源,但大都是320kbps,很多分享flac資源的都設為了鎖定,需要申請訪問權限)、nyaa(bt)、rutracker(bt)
-- 而且說到特色,中文音樂其實也算特色,但是國內那兩個音樂站我也都沒有,可自行實驗 --
原創
-- 注意,我都沒試過,只做記錄之用,等以後試了會再貼出詳細過程,並且這些算支線部分,當前主要是主線,其他部分教程會不定期更新 --
流媒體平台抓流:deezer(可白嫖、工具多,但是據說音質可能參差不齊)、tidal(以及Qobuz,可以在淘寶買月拋賬戶)……(rip工具參考:Linuxmint安裝的軟件與工具的記錄)
購買數字專輯:bandcamp(也有不少免費、限免的專輯,可以蹲蹲)
編者註:請尋找無損資源!red包括ops非無損資源是沒人下的。無損資源有人下,不過如果不是盒子發種,多少人下都無所謂(分享率撐死1.0-1.5,不要為了丁點上傳量故意造成大量冗餘數據占用空間!)。家寬說來都是淚。
工具及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轉碼、元數據:foobar2000
用途:查看音頻元數據、轉碼等。
我使用的軟件源:https://www.52poji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5401 (你英語好的話可以直接用英文原版的,沒差別。)
已知錯誤:
- 打開時提示 無法載入 DLL: foo_dsp_openal.dll。解決方案:運行
软件根目录\user-components\foo_dsp_openal\oalinst.exe
文件即可 - 轉碼時提示無法驗證網絡:我在屏蔽了它網絡權限後經常報錯,取消屏蔽後就沒了(說不定會發抽來一次)。報錯後請刪除文件重新轉碼。
調教轉碼預設
1、打開軟件 > 拖動/打開音樂文件到軟件內 > 在音樂上右鍵鼠標選擇轉換 > 選擇「…」
2、【轉換器設置】:左側選擇一個預設(比如FLAC (Level6)到…
) > 點擊載入 > 點擊輸出格式
> 【壓縮級別設置】選擇FLAC - level8。如果沒有就雙擊其他等級的FLAC,在彈出的窗口中拖動滑塊到8(最後),再點擊確定即可。
> 點擊返回至【轉換器設置】 > 點擊目標 > 名稱格式填寫以下代碼:[%tracknumber% - ]%title%
(tracker編號 - 標題。如果多藝術家的情況下可以用:%tracknumber% - %artist% - %title%
) > 點擊返回至【轉換器設置】
> 點擊保存 > 彈出窗口選擇新建預設 > 輸入名字(自定義即可)。
完成。
3、如法炮製MP3-320 和 V0(如果沒有的話)
> 可以直接載入剛剛的FLAC lv8的預設 > 點擊輸出格式 > 選擇「MP3(LAME)」
- MP3-320:拖動到底,應顯示:
320kbps CBR
- MP3-V0:拖動到倒數第二,應顯示:
~245kbps(*),V0
註:載入預設時選擇「xxx到…」即可,這個意思是轉碼時自己手動選擇輸出目錄。
註:添加完預設後可選擇關掉軟件再重新打開,以避免實際轉碼過程中的報錯導致本次設置數據丟失。
內嵌圖管理
> 鼠標右鍵具體的音樂 > 點擊屬性(Alt+Enter) > (可以查看音頻的一些元數據信息) > 選擇插圖 > 可以右鍵導出圖片
註:如果音樂、專輯的元數據混亂,請修改至整潔和正確後再發布。(不會單純因此刪種(但可被更規範描述的資源替代),但發種至少不要太敷衍,單純為了發種而發種,如果劣質資源占比過多,自己想一想會不會討喜,將心比心。下文類似場景不再贅述。)
註:請確保內嵌圖(規則說法還有其他文本等所有音樂之外的元數據填充物,不過一般重點是內嵌圖)小於1MiB(單個音樂)(同樣不會被刪種但是可被替代)。如果大於可以刪除內嵌圖或更換為更小的內嵌圖(建議直接刪除,減少冗餘數據)。
轉載規範
1、保持常識,不要轉載禁轉資源,轉載前請查看種子簡介、發布者主頁看是否禁轉資源,一些小眾站點查看站內規則是否有相關描述(一般不會有,但建議進站先看規則),是否需要做轉載來源聲明(不過他們一般也是轉載的,這個可以看個人喜好,建議種子簡介或個人主頁至少有一處進行聲明一下自己非原創)
2、如果對資源發生了具體的改動,在種子簡介(種子簡介而非組簡介)進行簡要說明。
- 比如單從體積看與源站無差別,但是對元數據進行了修改導致即使名字改成一致也無法輔種就要說明一下,什麼都不看瞎輔種的人不用太在意,但是人家對比體積什麼之後才選擇嘗試輔種的人還是要照顧一下,畢竟是轉載,自己抓或自購的自然不用管這些。
3、不要怕改動,改動是為了資源更加規範,但是也不要藉此名義亂改動。
- 原始發布者說明不要修改除外,假如有這種可選擇不轉載
- 不能因為考慮到輔種原因就畏手畏腳的。很少有輔種的,畢竟red保種沒有任何收益,而且有些資源確實需要很多改動。可是畢竟是轉載,丹如果其實資源不需要改動什麼,就別修改了,只是真的需要改動時,要記住你的目的:使資源更加規範化和減少冗餘與錯誤。實在是爭議比較大,可以到論壇內進行發帖詢問。
- 單純同質站互轉請不要做出修改。
便捷腳本
我自己在用的:[User Script][Tool] YADG for Redacted < Sandbox < Forums :: Redacted
用途:對接 yadg.cc 獲取專輯元信息便捷填寫資料。(注意,工具永遠只是輔助,基本上都要自己再排查和確認一遍)
資源規範
1、注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只是根據個人喜好做出了一個整體上比較規範、可視化、易讀的固定方式而已。
2、任何變動和細節都是為了便於整理、理解,和讓人擁有一個更簡潔、高性價比的資源。規則便是為此而服務,不要本末倒置。
3、如果是同質站比如ops一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如果是要求比較嚴格的站一般也沒問題,從這種站點轉載的資源若無重大毛病,不建議做任何修改
4、如果是自己特色規則與red規則衝突的站,一般需要檢查元數據。如果舉例的開注站(可信,但是又不一定完全可信。指上傳者)或者p2p、bt等公網場景、他人收藏、本地收藏、未知來源則除了檢查元數據、結構外,還要檢查文件質量。
元數據信息
內嵌圖管理環節 提到的內嵌圖大小與元數據的現象
這裡有一個示例:域名/wiki.php?action=article&id=520
文件結構
文件夾命名:沒有硬性限制,如果較為規範就不要再修改了,否則可改為:专辑发行人 - 专辑名称 (年份) [格式]
(類似即可,重點是格式整體規範,讓人可視化,不要太亂。)可以參考:
- 鈴木みのり - fruitful spring (2023) [FLAC 48-24]
- Trespasser - Ἀποκάλυψις (2023) [FLAC]
- Skulldozer - Non Stop Ruthless Crushing (2023) [MP3-320]
- Idlegod - Inertia (EP) (2023) [V0]
- 1、如果原始文件一切安好,或無較大毛病的轉載資源,請不要修改。
- 2、有官方原始名稱,用原始語言即可
- 3、添加格式尾綴(假如轉載的flac資源無尾綴也可以保持原樣),目的主要是區分資源,避免目錄衝突導致被做假種
- 4、48-24 的意思是 24bit/48khz。
音樂文件命名:01 - 音乐名
or 01 音乐名
or 01.音乐名
(不要直接用 0 - 音乐名
,因為在某些系統或工具中,會如下排列:0、1、11、12…19、2、21)
封面圖:主要用cover.jpg/png
,如果一些scene資源用的folder.jpg
請不要變動,如果因為某些原因,scene資源不符合要求(比如內嵌圖問題,以及一些附圖)進行了變動後,上傳時就不要標記為scene資源。(標記為scene資源需要確保與原始分發無任何區別且未作任何變動的情況下,如果變動了上傳時就不要勾選 scene選項。但可以在種子簡介內進行聲明。以及scene資源都是包括nfo、sfv文件的,前者是發布組和專輯信息,後者是類md5的校驗文件。不了解的話不要標)
目錄樹示意:
Vyletongue - Morose (2021) [FLAC]
01 - Violent Hymns (Hatemonger II).flac
02 - Casket Crawler.flac
03 - Scar Tissue.flac
04 - Dependent.flac
05 - Crywolf.flac
06 - Substance.flac
07 - Morose.flac
cover.jpg
文件質量
日誌檢查、頻譜圖、真偽flac等,請見官方wiki,目前這種稍微專業點的,我還是不行。
頻譜圖
通常外站發種不需要頻譜圖,你想附可以附在種子簡介(種子而非專輯組簡介),但內站比如貓是需要附的,自己看不懂頻譜圖可以用Adobe Audition、sox等工具生成頻譜圖。只說我認為需要注意的兩點:
- 以AU 2022為例,頻譜圖豎坐標滑到頭了最上面只有15Khz,沒有20Khz的標識,仔細看一下,只是沒有標出來,一算剛好頂部就是20KHz。
- 仍舊以AU 2022為例,拖進去一個音樂文件後。「文件」-- 「打開並附加」 -- 「到當前文件」,一次直接顯示整個專輯的頻譜圖然後再截圖。
……
發布環節
注意,您在實際發種前,仍舊需要仔細閱讀一遍規則和Wiki相關頁面。本文,包括我所有文章的目的是用時間或空間順序幫助萌新描繪一個輪廓,不至於迷失方向,而不是對規則的解讀或重構。我的建議不能優先於規則,我未提及的也不能代表可無視規則。如果你有什麼疑問,不應該自己消化,而是發送PM、論壇帖子下留言。您需要為自己和自己的賬戶負責!
按照上述流程,找資源、檢查資源後就到了發種環節。默認您尋找的是無損資源
查重
直接在red搜索專輯名稱,如果無數據,搜專輯發行人/藝術家的名字(注意語言和簡寫之類的),可以點名字進去看其個人主頁是否有此資源。如果藝術家也沒有,可以看看是否有別稱之類的。真的沒有那就是沒有。
兩次驗證原則:尋找資源時查重一次,準備發布時查重一次
轉碼
注意,轉碼應該是從無損(flac、wav)源轉為無損/有損(mp3)源。不要從有損源轉為有損源。
1、從wav轉為flac資源時採用預設的level 8。並且在轉換後通常需要檢查並修改元信息,可見:域名/wiki.php?action=article&id=246
2、如果您是新手,建議從flac資源起手。320和v0都要使用flac無損源轉換,不要從320轉換為v0!
3、如果你和我一樣新建文件夾,轉碼後記得將封面圖(cover.jpg)放置進去,
4、如遇報錯請刪掉不完全的轉碼後文件並重試。
制種
既然混到了red,默認會最基本的制種(省截圖了),只額外說一點(以qbittorrent for windows為例):
提交種子後總是要再下載一邊才能做種,是因為種子文件上傳到服務器後,被修正的不止是trackers信息,還有「源」(source)信息,改變了種子文件的哈希值。
「源」數據通常是包括站點名稱、網址的信息,填寫上後就可以直接使用原種做種。在red只需要此字段填寫含「RED」即可。其他站點可看wiki、或觀察其他種子(當然trackers信息也要填自己的。以及源是源,不是注釋,它下面那個。)
發布音樂種
如果已經有組。要添加其他格式(比如320、v0。或者100%log替換掉無log的……)直接點擊頁面的「Add format」已被填充的信息就不用你操心了。填寫種子特有信息即可
如果種子不存在,則直接點擊網站頂部的上傳按鈕,詳細看圖(畢竟「只是填填信息」):
- passkey漏了,很神奇的一個過程,我打碼後上傳的,上傳上去是無碼版本的。不過早就重置過了。
從上往下:
-- 種子文件類 --
Your personal announce URL is: 你個人的trackers地址,制種用這個tracker url
Torrent file:上傳種子文件,直接上傳flac的種子文件即可
JSON file:裝的另一個腳本,比如ops可以導出json文件,如果有的話就可以上傳快捷填寫信息
-- 主要數據 --
Type:發布種子類型,默認音樂種
Artist(s):藝術家,填寫主要藝術家/團隊即可,如果有多人再填新增,注意,只有比如聯合發布那種才都設定為「Main」(主要),否則設定為「Guest」(客人)。其他作曲人之類的信息,可以根據一些元數據站點填寫(盡力而為,主要的填上就夠了。)。可以參考 域名/wiki.php?action=article&id=305
- 因為「Main」(主要)是用來組種子標題的,比如 :
Pander(主要作家/发行人) - Fierce Self(专辑名)
- 如果藝術家非英文名,有官方英文名則可以填寫
英文名 (官方原名)
,如:Jay Chou (周杰倫)
,如果沒有填寫原始語言名稱即可。注意使用英文符號。
Album title:專輯名稱。如果是該專輯的特殊版本,已有的組直接添加新格式,沒有的組在下方 版本標題 處填寫,這裡只填專輯名。非英文參考上一條。
YADG:元數據獲取腳本,這裡有兩個可能是某種bug,無視即可。可以直接搜輸入專輯名點擊旁邊按鈕獲取信息,搜到多個結果可以手動選擇。這個用多了看自己習慣,我因為發布的類型原因,一般都是直接在bandcamp找到對應的專輯url,貼上url鏈接然後選擇bandcamp直接獲取。自動填充一般可以填充Artist、Album title、Edition year、Album description。不管有沒有填充,都要按順序排查一遍。工具是輔助用的,不能夠依賴和絕對信任,
Initial year:初始發行年份,專輯發行的年份。如果你要發布的是特殊版本,這裡請填普通版本的發行年份。
Release type:發布類型,這個需要看資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源站信息不規範,且bandcamp描述通常只分為專輯和tracker,如果你不是很確定,可以論壇發帖問人或者放棄這個資源(更好的是標記這個資源,過段時間看有沒有人上傳、怎麼上傳的。)一般專輯、ep、原聲帶比較容易識別。儘量只發專輯。
-- 音樂版本數據 --
Existing edition information:初始發布時是沒有這個選項的,這個選項是在「Add format」時出現的,如果你要發布的資源不是其他特殊版本只是格式不同,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版本,快速填充下方數據
Edition year (required):版本的年份,通常與初始發行年份一致,如果是特殊版本則填寫這個特殊版本的發行年份。
Edition title:版本標題,比如「典藏版」、「重製版」等特殊版本的小標題。
Record label:唱片公司,未知或無可留空。
Catalogue number:目錄編號,未知或無可留空。
Scene:詳見:準備環節 > 資源規範 > 文件結構 > 封面圖 處對scene資源的描述。
-- 種子數據 --
Format:格式,flac或mp3,由於以flac文件示例,選擇flac文件即可。
- 選擇flac後會出現「Log files」的選項,是cd翻錄時產生的日誌文件。web無視即可,cd翻錄若有日誌文件則上傳,無則忽略。
Bitrate:格式,選擇flac後默認會選擇Lossless,普通無損格式。如果是24bit 48khz的無損音樂,選擇「24bit Lossless」(元數據信息內有,采样率
與样本位深
,16bit/44.1khz是普通無損,選Lossless即可。)
Multi-format uploader:多格式上傳器,點擊加號添加新選項,分別 上傳種子文件、選擇MP3/320,MP3/V0(VBR)即可
Media:來源,一般是web。具體還是看資源來源,不要自己瞎編,或者搜尋相關數據索引站看發行記錄。
-- 音樂簡介 --
Tags:如果不知道則寧願少填不要錯填,我一般從bandcamp里找,頁面底部有標籤信息。注意tag和tag之間用英文逗號(,)分割(逗號+空格無礙),一個tag有多個單詞的,中間用點(.)分割。亦可參考:域名/wiki.php?action=article&id=44
Image (optional):圖片,說是可選,別偷懶不填。有red的話去註冊ptpimg賬戶,非常好用的圖床。專輯封面一般從bandcamp直接用就行了,或者上傳資源源附帶的專輯封面圖。
Album description:填寫曲目列表、數字商店來源的地方,請確保填寫的是與專輯/音樂本身相關的。
-- 種子簡介 --
Release description (optional):與專輯本身無關但是與種子有關,比如轉載地或者一些變動記錄、想聲明的東西都可以寫在這裡。
點擊「Upload torrents」
然後去做種就行了(因為在實際上傳前做種的話,會提示trackers不工作,還得重新匯報。)
反覆的對照幾遍信息,直到你自認成為老手後再放棄這個習慣。
疑難雜症
不發也是一種解決手段。
我在red第一次決定發音樂種就是未遂。因為我各站反覆排查和確認,然後在一切萬事大吉準備點發布前去刷新一下這個藝術家的個人主頁,發現幾分鐘前有人上傳了。我灰心嗎?說不想敲鍵盤是假的,不過轉念一想,點開發布者的個人主頁,一看是一個老手,那麼就看一下他填寫的資料,跟自己的對比一下。如果沒什麼出入的話,那就說明你已經累積到經驗了。
對於疑難雜症的種子,同樣可以如此對待,先放一放,過段時間看有沒有他人發布,然後對比一下與自己會怎麼填信息,一樣的話說明自己也可以應對這種類型的種子,不一樣的話也可以看是自己哪裡不夠規範(也可能是對方不規範)。亦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源。
所以說,發種,新手要發特色類的。特色類沒人發大抵是關注的人少,你能「搶」的到,主流的沒人發那你的想想是不是有什麼坑在。
音樂信息查詢工具
……
編者注
當你能在red發種之後,如果你只有提升用戶組目的,那麼你可以如法炮製去ab發音樂種(我目前也只是發了音樂,所以沒臉寫ab的文章),但是請詳細閱讀ab的規則,比如只允許在日本發行的音樂(源自日本藝人但在網絡平台發行的算不算似乎沒有定論?),只能共存flac(100%log > 無log,24bit/48kHz的與16bit/44.1kHz的可以共存)和MP3(v0 > 320 ……),還有腳本獲取的元信息與規則不符等等……請也在實際發種前閱讀站內規則,為自己和自己的賬戶負責!
比如,如果您已經閱讀了規則和常見問題,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比如不知道怎麼發,英語不好不敢上手,完全陌生缺乏一股「氣」……),那麼你可以愉快的參考本文。否則請去看規則。本文永遠只是一個萌新用戶的建議和經曆紀實,而不能代表規則。
然後再強調一遍,如果是轉載的同質站,或資源已經夠規範(只要不是嚴重與規則相悖),就不要做出任何改動。
發布電子書
電子書更簡單,不過沒人下載,可以蹭發種量,不要想着蹭上傳量了。
也不算沒人下,算隨緣,非小說類的還差不多,但如果是mam等一般站點都有的資源可能就沒人下了,還是要看你有沒有特色源或更高「層級」的站點。
資源規範要求詳見:域名/rules.php?p=upload#h6
簡單一句話,清晰的掃描、最好是內嵌文字。
資源來源可以是mam,或者libgen這種公網站。具體的等我什麼時候進了bib寫bib的萌新向教程時再說,估計要很久,red的官邀似乎是要eu。eu需要100GB上傳,家寬至少得發200+flac……官邀原來無了,勿念。
Type:選擇「E-Books」
Author - Title:格式為 作者名字 - 书籍标题
。
- 多作者:用
&
鏈接 - 書名中有括號,改為
系列: 标题
- 比如:
Bonnie Szumski & Jill Karson - Thinking Critically: Medical Marijuana
(原本我用的是括號,有人修改成了冒號) - ISBNdb查詢網站:isbndb.com
Tags:書籍的tag,儘量至少包含non.fiction
(非小說)或 fiction
(小說)標籤,然後根據類型或關鍵詞自己補充一些恰當的標籤就行了。
Image (optional):封面圖,可以從亞馬遜或isbndb獲取,記得上傳至ptpimg
Description:書籍信息,可以從亞馬遜摘,沒有的話建議摘一些評論(然後說下評論來源,讓人知道這是評論)
對照資源的方式也很簡單,有實體書籍出售的亞馬遜都有信息,包括了頁數(所以儘量上傳PDF)(不過有的頁數計算了封面有的沒有,這種無所謂)。red書籍很少,基本隨便發,但是發之前也要查重。
錯誤反饋
就如同提問也是一門藝術外,反饋錯誤與交流也是,不過這種一般都是常識級別的,以防萬一還是說幾句。如果遇到了錯誤,坦率地承認,可以聲明錯誤產生的外部原因,但是不要推辭,因為對第三者來說觀感並不好。在任何社區中,減少與人爭執的可能性、老老實實悶聲發大財——捲髮種、掙上傳量、實現下載自由、下一堆喜歡的東西才是上善之策。站點歸站點,資源歸資源,制度歸制度,人歸人,不要混為一談。
如果遇到tag錯誤、或一些種子信息的錯誤的話, 可以直接報告種子,並且描述一邊哪裡錯了,正確的是什麼。會有人替你修改。
漫遊環節
cover文件尺寸
在RED,小於1MB,否則可被替代的規則僅適用於內嵌圖。(比如在ab,封面文件必須小於2MB。所以本文只是描述常規操作,您一定要在某站發種前切實的瀏覽該站點的規則,對自己的賬戶負責。)
至於文件內包括的cover.jpg/png、folder.jpg封面文件的大小並沒有規定(RED站內相關討論:域名/forums.php?action=viewthread&threadid=54494
)
但是我個人建議,沒有規定也不要濫用,沒有規定的目的是減少沒必要的束縛,畢竟大家都算「公益活動」,規則越少越輕鬆,例如沒HR的站不用擔心突發情況導致無法做種然後被ban、與管理團隊扯皮,或者下了熱門種又不能走。沒有比率的站不用擔心緩衝區刷一堆不需要的資源。而不是代表可以濫用。
就像各群組規則也沒規定不可以群發求藥,但是遇到這種人我還是會心裡踩一腳一樣
有罪推論就此截至,假如你是自購CD、自己掃圖之類確實高質量的文件想要分享,或者CD之外的額外附帶的藝術圖像之類的,建議把這些內容上傳至MEGA、谷歌雲盤,然後分享這些網盤站點的鏈接,貼到種子簡介,更加適合。真正的同好會點進去看的。
- 放在種子簡介而非專輯組簡介
- 不要在做制種的文件內附上任何個人信息,比如:新建一個txt聲明藝術圖的鏈接。就貼在種子簡介內即可。
red生態
0.
以封面圖尺寸展開本環節是想突出:總而言之一句話,將心比心,老老實實發種,不要想寫歪門邪道的。PT之神在看着你。
然後下面就不說這樣的話了,因為固執的人說得再多也沒用,其他人也用不着我去說教,看着影響觀感。
1.
在我所推崇的佛系站點中,RED的位置是較為尷尬的,因為red的佛系玩法是完全被動的——依賴於幾個節日送的令牌。
令牌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各種社區中經常聽到「免費令牌要過期了,推薦點音樂」的聲音,甚至有些人直接就沒打算用。
而且令牌只能對2GB以下的文件生效。
就算是盒子黨,也得10GB盒起步,不然沒什麼競爭力。
除此之外就是發種,而對於家寬用戶來說,意味着只會有1.0-1.5左右的分享率。
2.
因此,red最大的價值是當下音樂站老大哥地位的影響力吸引的大量人,它們貢獻了很多技術文檔和一些稀有/冷門資源。
而在分享率方面。真正的(速通)玩法是填Requests(請求/懸賞)。
這個對萌新來說就十分的不友好了
懸賞的內容絕大部分(除非隨緣蹲到新出爐的請求可以碰碰運氣),都無法通過同質站點和熱門公共渠道找到。
有些少量上傳量(100MB居多)的懸賞,可以在擁有某些流媒體平台會員的情況下下載。不怎麼推薦。
再者就是一些高難度資源,這種暫時不要想了,找不到符合標準的。除非你擁有特色類的「裝x站」性質的站點可以嘗試嘗試。
相對來說最容易的就是可以從bandcamp等渠道購買的數字專輯,如果是為了上傳量,大部分情況下也是要蹲「高性價比」的懸賞,就算不想蹲也得篩有一會兒,這裡給出一個參考值:懸賞10GB上傳量的專輯,售價在6歐元、7歐、10美元的居多。剛看到一個60GB的懸賞,專輯售價12美元,一個小時不到已經沒了。
私以為如果不是非常有錢或者音樂發燒友,不建議這麼做,就像很多人從看片到一心刷流一樣,容易走偏。但是實在累得不行,可以做一個,畢竟PU的上傳量要求是25GB,升到PU可以免疫不活躍處罰機制還能順便幫到一個人、貢獻自購資源,挺好的。
多站聯發
當你從其他特色站(比如金屬樂、古典樂、動漫ost)轉載的資源在red沒有的同時,在ops大概率也是沒有(一定要查重!!ops也有很多red沒有的資源的,只是找起來難而已)
這時候就可以多站聯發,會在red發種,ops就不在話下了,同質站規則都差不多,需要填寫的也都一樣(規則還是要看的)。
於內站,我沒有那兩個音樂站不知道詳情,貓站的話格式還是有些不同,也需要附頻譜圖,而且不是專精國外音樂專輯,發的也不是主流音樂,以及最主要的我比較懶,所以都是只red和ops一起發。
ops要求比red高,eu解鎖邀請區,條件是100GB上傳量。兩個站都是無損有人拉,其他資源隨緣。至於多少人拉,如果你不是盒子黨,不需要關心,1個人和100個人,對家寬用戶沒有區別。
令牌互刷
這個現象蠻泛濫的,我對互下本身沒有想法,令牌沒地方用,下載朋友保着的自己也喜歡的資源沒什麼不妥(只要不是屏蔽了其他人)。
令牌過期不知道下什麼的現象同樣嚴重,上次聖誕送的令牌臨過期時,也有人開貼說下載張貼在本貼的專輯,和大量問下什麼專輯好的帖子,推薦的自然都是自己在保的,只要不是瞎推薦(類同屏蔽其他peer),無所謂的。
但凡事要節制,解釋權在站點手裡,真到扯皮的那一步,可就涼涼了,儘量靠發種。
小作文環節
首先,這個文章我預計是明年再發的,算是對:【小作文】無特色鹹魚能夢到屬於他自己的大佬嗎? 的一個回答。
畢竟在這個小作文發布的時候,我就寫好了下篇小作文。原本我是沒想說的,因為寫小作文是我的一個被動技能,就是想寫,只是大部分內容我都是隱而不發而已,而為了回復一些點我直接把這個坑給曝出來了,對第三者來說可能啥都不是,但是對於我來說,就成心裡一個疙瘩,我自己逼的我自己直接在red發種了,也沒想到,發了red,ab順手也發了,逼自己一把是真的有用,但也是真的難受。
這麼來回一折騰,那個「下篇小作文」也不好意思發出來了,本來就是為至少一年的時間跨度準備的,這還沒半個月。
其實我挺想表達某個觀點,那就是「你們認為的我的下限就是我的上限」這句自然有誇大、玩笑成分的話背後的邏輯與動機
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大,我們萌新就像是矮子,有些有經驗的人就是姚明,我們都走在同一條路上,但是這條路充滿了迷霧——不,仔細一看,是充滿了矮矮的迷霧,對於那些「高個子」來說,這些迷霧沒有任何存在感,而對於「矮子」來說,這遮住了我們的眼……自然不是任何人生來都是高個子,但至少現在還不是。
pt不是衣食住行必需品,亦不是什麼沒用的東西,不應該極端化,在這種情況下,許許多多細小瑣碎的問題堆積在一起,再加上自己困於迷霧中找不到方向,足以打打的打擊人的奮進心——自然可以說「還是不想折騰」,但這也是事實。
我說的「萌新會在意的問題」是比如,我看到red圖片書籍的略縮圖是方形的,那麼貼的時候也要貼正方的嗎?這種反常識但是你不得不去查證——點開一看,哦原來是系統自動壓縮的。這種非常瑣碎的細小問題。——有時你越在乎,越關注細節,困擾你的事物就越多,他們還大都是無關緊要或者不需要去關注的。
我同時寫下「下篇小作文」就是因為知道等不來這個「有緣人」,因為不能提供建議的,自然也不會說什麼,而能夠提供建議的,大都是有經驗的,萌新起家的人非常之多,可萌新起家能夠曉得萌新困惑以萌新視角觀察、對待問題的人少之又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仍舊是像討論十以內的加減法一樣「太幼稚了,就是填填資料的事,整這麼複雜」。
在那篇小作文發布後,也是有一些人提供言語支持,也有一些人提出我預設中的那些批評、質疑口吻但也在支持和建議,也有一些人提供了簡要但齊全的流程說明,和交換聯繫方式有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的承諾。我感激這些人,不論方式如何,都充滿了熱情和善意。
萌新缺少的往往不是一個方式,——畢竟這需要一定的相關知識,但需要的不多。而是一個契機、一股氣、一股信念和自信。——會用即時通訊交流提供建議自然可以,換個人估計就可以了(你害怕點,我不正常.jpg)。
我是萌新嗎?是,我不曉得那篇有「技術含量」的文章是我創作的,但是我仍舊可以發種。這與「矮個子」、「高個子」有關係嗎?沒有。我只是一路蹦着過來,雖然累,但也能知道方向而已。然後寫下這篇文章——我不是說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很多人,事實上很多發種前的疑問都如上面舉例的書籍略縮圖一樣忘記了。所以如果你是萌新,你有什麼困惑,一定要說出來。沒有什麼問題是丟人的,我從萌新在來,還處在萌新中,我最多的困惑就是那些莫名其妙的困惑,以至於我都不知道怎麼描述出來,但他們確實困擾了我許久許久……
萌新應當相互幫助、寬容、理解!
(考慮通過日後的見聞新增一個 特殊情況實例環節 ,不過優先度不高。累得慌,先發「常規」種攢攢經驗再說「非常規」的吧。而且不知不覺碼了五個小時字,睡覺。——所以是一次完工的,靠的是回憶,可能會有些紕漏,不定期會更新。可觀察頁面底部最後編輯時間和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