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讯直播间(2025):修订间差异

来自Wired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27行: 第27行:
** html:原网页内容(根据用户设定有双语及仅翻译后内容之差)的快照,快照顶部包含:“<code>''这是用户在 <u>时间戳</u> 为 <u>原网页地址</u>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code>”的提示。
** html:原网页内容(根据用户设定有双语及仅翻译后内容之差)的快照,快照顶部包含:“<code>''这是用户在 <u>时间戳</u> 为 <u>原网页地址</u>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code>”的提示。
** text:对应原文及翻译内容(同上具体见用户设定)的文本稿。
** text:对应原文及翻译内容(同上具体见用户设定)的文本稿。
* 具体等会再说上班了
 
编者评论:
 
* 好似,工具是个好工具,奈何团队不是好团队,不知投了多少钱到宣传上,天天被其在b站的推广给烦死了。
* 这类服务或工具被爆出“隐私数据泄露”本身并不稀奇,用户永远不该相信闭源工具(题外话,开源也只意味着源代码被公开、有审查或自建的可能,在未审查时其代码是否藏了后门或漏洞也是未知的,且发行的软件安装包是否由源代码构建也是未知的,不要盲信开源软件),翻译工具包括翻译平台可以轻松的获取用户所访问的数据,你的数据安全只取决于其是否良心在线,同理的还有输入法、任何作为中间层存在的工具(除非其通信协议决定了内容不可能被侵犯,例如https/tsl保证了isp只能得知用户访问了哪些站点而不能知晓具体页面,但也只是保证你设备自身没被植入虚假证书及其他后门的情况)都不应该被信任。
* 同样的,“邮件服务商承诺不保存/查看用户邮件”、“输入法提供商承诺不收集用户输入的数据”、“具有高权限的app承诺不滥用此类权限”...本身都是不可信的,用户始终应该根据自身对隐私的重视程度、便利方面做出应对策略例如接受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接受数据被监视的可能、使用gpg等加密工具/方案保护通信内容、使用开源工具替代闭源工具、自托管替代第三方托管等。


[[Category:资讯]]
[[Category:资讯]]